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120章 杨一笑造反?朕坚决不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杨一笑造反?朕坚决不信

“愿你们像春天一样,万物蓬发,蒸蒸日上,将来等先生老了,由你们带着我踏春。”

“那样的话,将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

伴随着温柔的讲课声,杨一笑和孩子们慢慢在大营里走着,所到之处,孩童们的笑声感染无数人。

各种稚嫩,带着期待,无数天真烂漫的询问声音,描画出一幅名叫希望的蓝图。

而在一问一答之间,则把希望变成决定。

“先生,先生,耕牛遍地走,我们明年会有牛吗?我爹说,有牛耕地可省劲了。”

“会的,会的,明年会有牛,先生给你们父母发放耕牛。耕很多的地,种很多的粮,把粮仓弄的满满的,让你们再也不用担心饥饿。”

“先生,先生,冬至是冬天到达的意思吧?师娘说今天要进行庆贺呢。”

“是的,冬至要庆贺!先生已经让人准备了,今晚整个流民大营吃饺儿【古代饺子】。是肉馅的哟,我记得孙三牛你最喜欢吃肉吧。哈哈哈,今晚让你敞开了吃。”

“先生,先生,我们可以做您的孩子吗?宋先生教导我们师者如父,徒如亲子……”

“可以呀,你们可以做我的孩子。其实,我偷偷告诉你们个小秘密。先生我从第一天看到你们时,我就把你们当做了我的孩子。”

“亲生的吗?先生。您把我们当做亲生孩子吗?”

“嗯,亲生的!”

“哇,好棒啊,先生把我们当亲生孩子,我们把先生当自己的父亲……”

“娘亲,娘亲,您听到了吗?先生说我们是他的孩子。”

孩童的欢笑声,带着天真和纯净,没人会往歪里想,都被这份纯净所感染。

不远处的流民大营门口,唐青云和宋老师眺望这一幕,孙学政则是满脸欣慰,语气带着浓浓憧憬:“我这个弟子啊,如今有了八百学童,将来等到孩子们成材那一天,就是八百个视他如父的拥笃。”

视他如父?

唐青云目光闪烁深邃,语气仿佛大有深意,低声道:“君,也如父。”

宋老生笑呵呵的,目光同样深邃,意味深长道:“如今的八百学子,将来可以是八百臣工,既有师徒之情,又是君臣之情,天地君亲师,皆是父子情。”

这三位人物的目光长远,已经看出今天这一幕的未来。

反而杨一笑并未意识到,他现在做的事情多么有意义。

他只是因为心里喜欢孩子,同时又有感于流民的艰难,所以,他心甘情愿的担负起抚养这些孩子的责任。

娃娃们吃的,是最好的!

娃娃们用的,他从来不节省。

晚上睡觉的时候,由顾小妹带领女眷们呵护哄睡,许许多多孩童在睡梦中甜甜呓语,喊顾小妹的时候都是喊的娘。

那一声声睡梦中的喊娘,很甜,很甜,很真挚……

……

小小一段《九九歌》,从娃娃们的口中开始唱起。

渐渐地,流传整个泾县。又由泾县的往来商贾,开始传播向了其它地方。

文人们一开始是不屑的,认为这是打油诗一般的低劣诗文,然而当大家听说这是泾县诗仙的着作,顿时又都开始研究这首童谣的蕴意。

不得不说,古代文人其实是很有一套的。

渐渐的他们‘研究’出,这首童谣对于百姓劳作很有帮助,于是在一些人的推广之下,天下百姓开始熟悉这首童谣。

九九歌,来自于北方一位大才子。

那位才子虽然读书很了不起,并且学究天人号称博览群书,但他并不像别的书生老爷那样高傲,反而对待底层的老百姓很是同情。

所以,专门做出了九九歌!

据说,前不久江淮大水的灾民们,就是这位大才子在赈济。

据说,这位大才子为了救济灾民已经把家财花光了。

据说,他现在穷的很厉害,每天连稀粥都喝不饱,吃的咸菜连盐都舍不得放。不放盐的咸菜,那还能算是盐吗?

可是这位大才子明明能自己享福,却为了灾民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穷。

这是何等胸怀仁慈啊……

声望,悄然之间在人心中建立。

随着九九歌的传播,天下百姓渐渐都知道,在云朝北方的一个小县,有一个同情穷苦人的读书人。

然而古代封建王朝,最严防的就是民间声望,关于杨一笑最近的名望腾飞,很快被朝廷之中某些人盯上。

连续十几份弹劾和攻讦的奏疏,雪片一般源源不断的送进了皇宫。

甚至在某日的早朝上,也开始有人攻击杨一笑。

说他养望,准备造反。

不得不说一句,云朝这些官员真不是玩意,他们自己不干正事,却盯着干正事的人,并且通过各种推断,猜测杨一笑想要造反。

幸好,徽宗皇帝是个奇葩的存在,这位皇帝喜爱文雅成痴,自认是杨一笑的第一文友。

说朕的文友想要造反?

哼,朕给你们脸了是吧……

……

【今天两个超级大章,7000字送上,这两张写法比较另类,大家应该读起来感觉很温馨吧,在寓教于学的小情节中,杨一笑和孩童们是不是让大家会心一笑?同时,又达成了我想科普九九歌谣的目的,挺好的,我自觉写文章就得这么对社会有正面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