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核战废土 > 第24章 新世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初这小子脑子不知道抽什么风,缴获了一支63式,觉得这玩意有个弹匣,被不是很懂武器的张雷忽悠李铭说这玩意是步冲合一,牛逼的很,刘劲好心要给他分配个81杠,李铭死活不要,结果刘劲被气坏了,觉得李铭不知好歹,缴获了新枪,打死不给他换。

李铭现在恨不得给自己狠狠的两耳光,用了56半,觉得看起来有弹匣的63式威猛的不得了,觉得钢木复古外形的63就帅的要死要活,这下可好了,挑什么不行,偏偏挑选了个共和国武器之耻63式,当初制造这玩意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看似先进,实则简直是笑话的理念流毒至今,这就是“步冲合一”。

实际上,63式的设计思路根本就是对武器概念混淆不清的产物,甚至连二战的施迈瑟都不如,步枪和冲锋枪合体的产物本身就是突击步枪,步冲合一的本质其实也就是突击步枪,可以说63式在本身就已经有突击步枪的概念下,强行再把突击步枪翻译成“步冲合一”再来一遍。

63设计结构之离谱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在和56半同等宽度的情况下,枪机框宽的离谱,以至于枪身木托不得不削减两侧的宽度,导致了使用一段时间后侧面护木开裂的问题,但是早在1945年设计定型的56半却根本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56半的原型sks步枪使用的是短活塞导气,枪击偏移闭锁原理,算是一款比较成熟但是复古的结构。

63使用的是短活塞加旋转闭锁的结构,理论上设计思路是高于56冲和56半,已经初步接近目前世界主流武器的常用自动结构,而且与81属于同一自动机设计理念,但是在有成熟的ak枪机结构的情况下非要另辟蹊径,制造了一个扩大版的ak枪机,以所谓保证可靠性为指导,盲目增大了自动机重量和宽度,不得不让枪托做出妥协。

增大宽度和重量只是其中一个bug,复进簧力度小根本压不住后座的枪机,而且枪机框和枪机接触面短,契合不牢靠,枪机直接就在枪机框里面放飞自我,自动机运作过程中蹦蹦跳跳,造成了稳定性差的问题,还历史大倒车的用上了20发弹匣,而不是使用现成的56冲弹匣。

平心而论,这玩意说好听点是个连发sks,但是实际上这玩意就算是在特殊时期前生产的那一批,还不如sks改了自动机好使,和1945年的sks相比,技术水平的落后和设计不合理的离谱让人无力吐槽。

而且过盈压加销工艺的盲目改动大大降低了节套和枪管的连接可靠性,唯一先进的地方,估计也就是那个冲压制造的机匣盖了,笨重的63式在特殊时期低劣的生产工艺更是让这个问题被大大放大。

就像人们吹嘘56半打得准一样,63也被很多情怀党或多或少的赋予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用特殊时期为其辩护,实际上,发射56弹的56半机瞄也照样打不中400米的电线杆,也没有比单发的56冲打的更精准多少,63式质量最好的一批也照样不如56冲好使。

63最致命的地方不只是设计上面无数的bug,反映在生产工艺上面的问题更严重,很多人为63节套和枪管连接不稳定找借口,说什么是因为特殊时期云云,实际上,即便在特殊时期,使用过盈压加销的56冲也没有出现过节套和枪管松动的问题。

63盲目的改进连接方式,导致在有成熟工艺能力的情况下出现了同样生产条件下56冲质量没有问题,相反更高级别军工厂的63出现了枪管晃动的问题,造成了精度大幅度下降,离群弹数量多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63式解决的是全民备战时期有无的问题,实际上在那个特别的时期,共和国的轻武器产量已经完全过剩,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堪,不足的是高精尖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但是在轻武器上,有没有63都无所谓,63更多是相当于对新一代步兵武器的探索,而不是补充数量不足的产物。

平心而论,63式只能说是一次初出茅庐的军工人员一次返祖的尝试罢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毫无设计经验的年轻人稚嫩的摸索,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这支武器对李铭的留下的穿越数十年的恶意,也真的是诚意满满。

李铭这个瘦弱的身板,初次打单发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玩意比56半大到离谱的后坐力,就仿佛没有复进簧缓冲一样,而且简直致命的精度让他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校准过这玩意,笨重的枪身让他在狭窄的房屋里面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拿了一根钢木结构的烧火棍子一样。

围攻警察局内的暴徒时负责远距离压制的李铭脑子抽风,平时单发大得多,一时兴起想玩连发,结果全自动射击的时候李铭感觉自己手里的63式仿佛不是一支步枪,而是一支端在手里的重机枪一样。

狂暴的全自动射击模式让没站稳的李铭瞬间被后坐力推倒在地,连发忽快忽慢仿佛是个疯牛一样,让李铭恨不得把这玩意扔了,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李铭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高呼“还我56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