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卫林带着秦铭、少玥一众小子在前面开路,有卫林带着,又有秦铭的地图示警,小子们也个个身手了得,所以大家还是挺放心的。论战力,他们不输寻常汉子,缺的无非是对敌经验。

山道上没了劫匪的威胁,又有小老虎在前前后后地跑着,可以说是一片坦途,小乖甚至会三不五时地从路旁丛林里拖出一只狍子什么的来。

一路顺畅,他们赶路的速度却没法太快,主要是那头牛拖累的,鉴于它的体重太过惊人,足有一千斤左右,骡子平地还能拉动,但在山区就完全不行了,所以只能靠它自己走。但牛又不像马匹骡子腿力快,最多只能跟人差不多的速度,基本时速六七里,走山路还更慢点,最多五里,所以他们一天能赶五十里地算是极限了。

离落脚地还有一千五百里,按这样的脚程,路上起码要一个月以上,不过现在才刚过元宵,北方春耕基本要从农历三月末开始,他们二月下旬到地方,安顿好后落户买地,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所以按时间来看也够了。

至于郑主簿一行人,他的任命是三月初十,时间上也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他更不着急,何况现在走得慢主要因为在山地,等过了山海关,地广人稀,他们走官道可就快了!

日出而行,日落而息,风餐露宿的日子不比在家,白天还好,晚上那是彻夜的北风呼啸,手脚永远冰冰凉凉的。为了尽可能地御寒,村民们每天都得尽量找寻避风又有遮挡,最好还有水源的地方扎营。

可好营地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实在没办法,他们也只能在山道上找个相对平缓点的地方,砍掉几棵树,整出一块空地来,将骡子马匹围成几个圈,人躲在里面休息。孩子老人和妇人,能睡车厢的睡车厢,能搭帐篷的搭帐篷,汉子们则更为艰苦,大多只能裹着大皮子露天席地!这境况,别说人了,就连牲畜也很受罪,所以村民们都很心疼它们,每天竭尽所能地把它们喂得饱饱的!

每当这个时候,嫣然就特别心疼她家老秦,在现代哪用吃这个苦受这份罪哦!但是大家都这么着,她也没办法,只能给他里面穿着羽绒内胆,戴上厚帽子,盖着大皮子做的被褥,将他裹得严严实实,红蓝药更是每天各一颗,当然她跟秦铭也一样吃着,虽然她们可以睡帐篷,但到底保暖度有限。

就这么又在山里走了四五天,行了两百里地,他们终于下山了,前面可以走一段官道,在官道上行两百里地左右,他们还得上山绕过蓟州镇去。

其实郑主簿可以不用走山上这条路的,他本是被任命去庆安府的,一路通关的文牒都齐全,如果从京城直接走官道,一路住驿站也是行的,只是京城往蓟州镇的官道是沿着各个县镇而开,九曲十八绕的会多耽搁不少时间,而且途中各路关卡颇多盘剥,能投宿的驿站收费又高,黑起人的银两来,比那匪徒也不逞多让,他官小家底薄,为了节省开支,才信了人的邪,走了城外的山道,差点带着一家人踏上不归路!

正午时分,终于下了山!一走到了官道上,就感觉浑身轻松,首先路面就平坦了不少,虽然这古代的官道,也是尘土满天的,但比之山上的石头土疙瘩此起彼伏,已经好太多了!

这一路上,郑夫人见三村的村民们个个都蒙着面,开始还奇怪,等一问,就觉出这叫口罩的物事的好处来,于是她们也有样学样,自制了口罩。这口罩既能挡风沙,又能御寒,别看就薄薄一片布,戴上它后,脸也不容易皴了,唇也不容易裂了,好使着呢!

刚走上官道不多久,就看到旁边有条小溪,又正值午时,秦天柱一声吆喝,秦铭几个就骑着骡子一路通知下去了,大家停下来准备歇脚!

今儿这地方选得不错,正好旁边有个小林子,树木稀稀拉拉的,挺适合他们休息备饭。

因为下了山,又有水源,小子们便嚷嚷着想吃顿热汤热饭。

在征得秦里正他们同意后,后勤队热火朝天地准备了起来。赶路时候的大锅饭,最忌一二三四五个菜了,这时候一个简简单单的盖浇饭,一碗紫菜蛋汤,就是美美的一餐。今天的伙食是香干肉丝盖浇饭,这香干当然是秦小姑白天赶路晚上不辞辛苦做出来的,当然大家也都有帮忙就是了。

虽然饭是杂粮饭,但是上面浇了一层热热的香干肉丝,还舀了一些汤汁上去后,大家都吃得开心不已,嗯,饭就是比包子更好吃!

正在吃着,秦天柱几个向着官道的来路看过去,他们在地图上看到后面有一队人在往这边走。

待这群人再走近些,卫林也注意到了,他武功高耳朵好使,老远就能注意到异动。不过他们几个都按兵不动,后面来的是什么路数他们不知道,且等着看吧!

其他村民完全不知情,一时饭罢,大家把骡子马匹又去喂了喂水和草料,准备收拾收拾出发了!

可今天秦秀才他们却坐着不动,村民们还当他们是累了,准备多歇歇,便也坐下了。就在这时,后面那队人到了。

远远地就听到几声吆喝声,甚至还有两声鞭子响声,然后就看到几个解差呼喝着催促一群戴着镣铐的男子快走,后面还跟着不少老人、女子和孩子。

这些老弱妇孺倒是没有戴镣铐,但状态也很不好,她们个个破衣烂衫灰头土脸,有的脚上的鞋子都快穿烂了。

秦天柱多看了两眼,就见那群男子有几个气质不俗,颇有文人傲骨,他朝着郑主簿递了个询问的表情,郑主簿会意,走到他身旁,跟他咬起了耳朵!

郑主簿虽然在京中没有深入高层,一直在官场外围打转,可消息还是灵通的,据他说,这最近几个月,因为蛮子入侵,京城里的皇帝也是十分上火,来来去去问责了不少官员,除了戚将军被定了罪臣贼子外,殉城的陈江也没讨到好,那个临阵出逃的汪东却被轻轻拿起轻轻放下,甚至他年前在大同镇遇刺身亡,却被包装成抗蛮英雄,悼文赞他力阻蛮子,以身殉国,追加为定国公!

好一个定国公,定叫你丧权辱国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