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县衙管理层严重缺员,那就招呗,任人唯贤、脾性耿直的郑县丞表示,如果是贤能之人,就算奉上知县的职位,让他听命于人,也不是不可以!

他眼巴巴地看着洪典史,可洪修只能摇头叹息,整个鄂伦县里,才能过人的还真没几个。倒也不是一个没有,可有限的那几位能人,都是戴罪之身的流放犯人呀!

大雍律,罪犯终生不得启用!虽远在边陲,他们也不敢挑战王法!

除了这几个外,县里大多是没什么学识又胆小怕事的普通老百姓,求生尚且艰难,哪有读书开智的财力和能力?

别说恩科早已停了,就是十年前国力尚可时期,他们鄂伦县也没出过几个文人。整个县城唯一的秀才公,享年五十有六,上个月刚过世!举人老爷更是一个也没出过!

哦,不对,本来他们这还是有文人的。殉职的赵知县是学历至高点,进士出身;而刚上任的郑县丞,则是考中举人后,直接做杂贰官的。因为没打点银子,他开始连县丞都没得做,先是当了五年的教谕,升到主簿后,又在那个职位上磋磨了七八年,才在年前被任命为鄂伦县县丞的。

而县衙里的那一班官差,大多只识得几个大字,就连洪修他自己,也因为出身行伍,退役后因为战功优异,才被举荐到了这里做了个从九品的小武官!这如果是个文官呢,还可以算是九品芝麻官;可他是武官,还是个从九品,真的是不入流了!但官职虽小,好歹在这县里还能说得上话,不过,再往上的梯子也算是断了,盖因他武功虽不错,可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晋升无望喽!

当然,如今朝局动荡,能保住命就不错了!特别是几遭历险的两人,如今升不升官的,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朝廷内忧外患,他们真心觉得哪怕一辈子窝在这鄂伦县里,只要平平安安的,也知足了!

郑县丞和洪典史的心里想着,能太平地在这鄂伦县过小日子就好,也就更迫切希望县城能自给自足,固若金汤了!

所以他们有志一同地把目光投注到了准备落户的秦校尉及其亲族身上,该说不说,这个四百人的队伍里,有能力者着实不少!

他们一路观察所见:秦校尉领导有方,智计百出,堪为定海神针;卫小哥武功了得,指挥得当,颇有大将之风;秦小公子和他的表兄弟,两位少年英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秦娘子和她侄女、高徒,也是秀外慧中,巾帼不让须眉,而且据说秦娘子和她侄女医术了得,手上有好几个独门秘方,这可是能给大家的生命安全添砖加瓦的呀!

其他众位有能力者,就不一一概论了,只看这支队伍中,身怀武艺者,已达上百人,他们的百来个大小孩子都识文断字,还会记账。这些人如果能为咱们鄂伦县所用,何愁不兴旺发达?

想通此节,郑县丞恨不得立马拉了秦校尉、卫小哥来,给他们授予官职,共商大计。但人家现在一没落户,二没住处,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呢,当然不能操之过急了!

因对人有所求,所以秦校尉提出的买地买房置业诉求,两位县衙长官自然是无有不应的。

午时过半,收拾干净的县衙花厅里摆起了接风宴,说是接风宴,其实饭食很简单,五菜一汤,已是能拿出来的所有了。赴宴之人也不多,唯郑县丞、洪典史、秦校尉、卫林、秦里正这几人尔,上午赶路的赶路忙活的忙活,大家都饿了,一通风卷残云和花式吹捧后,一时酒足饭饱,双方也迅速达成了一笔互相都满意的交易!

桃源村满意的是,他们没有动用原有资金,仅用昨儿的战利品,就把自己需要的落户置产搞定了!

前儿剿灭了马贼后,搜刮到的金银就有一万五千两左右,按桃源村的惯例,参加战斗的队员先分三成,三成足有四千五百两,均分给队员们,包括洪修和一干官差都有,每人得银四十两(这让一众官差都喜出望外,这四十两银他们要干好几年呢!)。

剩下一万零五百两银,秦校尉承诺拿出五百两来抚恤殉职的十几位官员,有亲人的给亲人一笔赡养费,没有亲人的,就把抚恤银给他们立碑厚葬!这些都是为民牺牲的烈士,要让老百姓都记得他们!

秦校尉此言一出,郑县丞就汗颜了!他怎么没想到?自己确实想着下午要召集百姓,对马贼量刑并祭奠超度亡灵的,可对于殉职者的慰问,他倒是没考虑到!

于是郑县丞顿生豪气,道一声:“好,咱们县衙也出资一千两,重赏此次剿匪的同僚,告慰逝者!”

他这边发了宏愿,那边洪修则苦着脸说:“郑大人,咱们县衙如今很是吃紧!”说吃紧都是客气话了,原话是崩毛没有!鄂伦县县衙本就穷,仅有的几百两银又早被马贼们卷了个精光,拿什么重赏啊!

“这!。。。。。。”郑县丞想到此节,也是一阵尴尬。

不过马上,秦校尉就给他递了梯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