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渣男改造纪事 > 第36章 京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繁华,乃是人才荟萃之地。

为了下一届的恩科,已经陆陆续续的有各地的举人,开始涌入了京城。

唐景年和陆恒远就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正式的到达了大齐的首都。

大家这么早就开始涌入京城,都是为了科考做各种各样的准备。

离着科考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京城里适合文人居住的地方,也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长期居住,自然是要租住地段僻静的民居,至于客栈那可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客栈里人员混乱,也不适合温书学习,要是想要有个安静的环境,就很费钱了,那可不是一般的贵。

京城居,大不易。

不说日常消费,光居住这一项就让唐景年伤透了脑筋。

虽然在胡宅里,发了一笔意外之财,但是盘算了一下手里的这些钱,唐景年觉得要是说支撑到科考,还是很难!

毕竟,他的日常开销可不只是吃喝拉撒,他还要参加各种文人之间的聚会。

还有,购买纸笔,也是一项很大的开销。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唐景年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自己不一定能考的上。

万一要是考不上,那他肯定是要继续考的,这样的话,手里的钱就很是捉襟见肘了。

唐景年想了想,自己从重生到这个世界以来,就一门心思的读书考科举,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挣钱的事。

当然了,他现在也不准备考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唐景年在京城见到的文人,那都是文人中的佼佼者。

大家都在一门心思的奔着功名去的,他要是想着去经商,那他直接就不用考了。

至于最开始的那箱金子,唐景年还是觉得能不用就不用。

救急可以,但是一直依靠这些金子生活,唐景年觉得不太行。

甚至,在有了钱之后,唐景年已经慢慢的将之前用过的金子补回去了。

唐景年和铁头在遍寻京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后。

面对着日益增长的消费,唐景年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寺庙。

不得不说,在住寺庙这方面,唐景年很擅长。

唐景年在考察了京城周边好几个寺庙之后,选中了一间不大不小不远不近的寺庙——章华寺。

寺庙一直以来,都有穷困潦倒的举人秀才借住的传统。

毕竟,这些人都是当官的种子,万一有一个考上了,那不就是结了个大大的善缘嘛!

但是唐景年的要求,还稍微的有那么一点点的高,他不想住在那些简陋的房间里,他想住在寺庙专供香客住的居士寮房。

居士寮房要是操作的好,可比住客栈要好的多了。

关于这一点,唐景年是很有发言权的。

进京一个月了,唐景年才算是在章华寺落了脚。

至于陆恒远就让唐景年特别的羡慕了,这位大少爷根本不为钱财所困,十分豪气的包下了一个小院。

果然,钱是英雄胆。

陆恒远住在这个地段,唐景年无端端的就觉得,陆恒远身上的气度越发的耀眼了些。

在安排好了住处之后,唐景年才开始正式的踏入京城的文化圈。

这一去不得了,唐景年就像是乡下来的土狗,直接就被京城里的文人们给震惊了。

京城里的文人圈子那也是很复杂的,其中大体的分为三大派:一派是京城本地的文人圈子;一派是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人士居多的文人圈子;剩下的一派,就是其他地区混杂的文人圈子。

这三大派里又分成若干的小派别,还搞得这么的复杂??

唐景年想到这些复杂的关系,就觉得那是剪不断理还乱。

当然,这些圈子的划分,也跟朝堂上有些似有若无的联系。

能走到这一步的文人,都是学识过硬的。

现在大家的操作就很硬核了,简单的来说就是博出位。

唐景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接连参加了一次赏菊宴,一场秋游,还有一趟全竹闲谈。

到了地方,就是一堆的文人,围着几朵花翻来覆去的折腾。

有的擅长诗文的,有的擅长作画的,还有擅长作曲的,就很离谱!!

大家都立志于将自己的所长,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说实话,唐景年觉得有些无聊,但是就这样他还是坚持出去混了个眼熟。

唐景年刚开始以为,也就这样了。

谁知道,后来才发现自己实在是想的太狭隘了。

但凡这些文人们搞个什么聚会,都要在满京城里闹的沸沸扬扬,甚至于那些个诗文传的到处都是。

要是有什么人在宴会上,闹出了笑话,那自然也是会臭名远扬的。

论起搞舆论,古代人比起现代人那也是不遑多让啊!

当然,唐景年在这些场合能遇上陆恒远,那也是件很正常的一些事情。

这些文人在频频举行宴会的同时,私底下拉关系,找贵人,送礼,那就更是风靡全城。

唐景年光人一个,也就除了拿着自己恩师给的名帖,去拜访过一两户人家。

其他的,所谓的大人物家的大门,唐景年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开。

几次三番之后,唐景年觉得不行,感觉自己被京城的文人们给裹挟了,陷入了极端的内卷之中。

与此同时,陆恒远搞了一个震惊世人的骚操作!!

京城里总是十分的热闹。

尤其是年跟前的京城,就更是热闹非凡。

东市是个热闹的集市,可以说京城里的绝大部分人,年货都是在东市采购的。

可想而知,东市是有多么的热闹,说是摩肩擦踵都不为过。

可就是在这个热闹的东市上,突然冒出了一个卖琴的老头。

“卖琴咯!卖琴咯!西域来的胡琴!

来,看一看瞧一瞧了!!

这可是万金难求的宝贝,从千里之外的西域来的宝贝!!”

“老头,你这琴怎么卖?”

一个路过的汉子,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问道。

“老朽这宝贝,一口价,一万金!!”

老头其貌不扬,胃口倒是不小,一开口就是一万金。

“嚯!你抢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