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47章 上下同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殿下,目前襄平9县,加上新设的北三县,全部设立了中学;襄平郡城设立了郡学;各项也设立了小学。由于很多11.12岁的孩子也没读过书,所以也得从小学读起,目前小学有学生人,符合中学入学标准且准备入学的学生有4025人,符合郡学入学标准的只有160人。小学、中学加郡学的学生合计人”周明恭敬的说。

当初杨竞规定,在各乡设置一所小学,学期3年,儿童6岁入学;各县设置1所中学,学习3年。小学和中学没有限制,适龄孩童都得读,中学毕业就是12岁。

“这人数和当初的估计有出入啊。当初测算,6-12岁儿童将近5万啊”杨竞提出的疑问

“是的殿下,现在还有接近3分之2的儿童家长不愿意孩子读书。主要还是一些女童的家长,他们希望女童留在家里干活,即使按照当时议定的父母不准孩子入学的,坐牢3年,罚款100两的政策执行,还是会有百姓抵触”周明老老实实的说。

“现在入学的男女比例多少?”

“回殿下,小学生人中,男童人,女童1890;中学生4025人中,男童3430人,女童595人;郡学160人中,女童仅为8人”周明也是个干吏,数据记得很清楚。

“殿下,欲速则不达啊,有时候春风化雨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大战当前,还是不要再引起动荡的好”吴晋看杨竞的脸色,知道杨竞可能又要用暴力手段推行了。

“大王,吴大人言之有理,女童读书虽然是大王的天恩,但是部分百姓认识不到位,也是正常的事情,大王还是不要着急,过几年,局势稳定了再强力推行也不迟”曾泰也劝道

杨竞叹了口气,知道自己是心急了。在现在这个纯封建社会,建立常设性的女童读书制度,没有经济基础。吴晋和曾泰说的很对,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慢慢鼓励吧。

其实杨竞心里也明白,女性地位真正提高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业大发展以后,女性更适合纺织业,所以地位急剧提高。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这件事只能先这样了。

“好,就这么办吧。七天后开学,每个月每个学生补贴粮食30斤,就从各县的储备仓划拨。”杨竞略带无奈的说

“臣会监督各县将九月份名学生的52.9万斤粮食划拨到位”钱峰立即说

“好,正德办事我还是放心的。另外入学女童的补贴从30斤涨到50斤,多出的二十斤王府出,就说是王府额外给的补贴。”杨竞接着说

总共2493名女童,一个月多20斤粮食的支出也不过5万斤,一年60万斤粮食杨竞还是出的起的。

“女孩子嘛,还是要富养”杨竞又补了一句,这句话把想提反对意见的大臣的话堵了回去。

“殿下,新修订的教材吴晋大人、张元大人审议完毕了,刊印基本结束;经义呈您审阅,如无问题,立即刊印”挂从四品翰林院承旨衔的宣传司主事余成出班了,当初杨竞让他负责审定教材。

“哦?”杨竞来了兴趣,接过了李德全呈上的经义教材。

教材很简单,薄薄一本,10页。封面是千华山的版画,里面第一页是杨竞关于教育的两句话:

“不管男童、女童,只要是我辽藩的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只要儿童上学,就给补贴,减轻家庭负担”

剩下几页是杨竞的那几首诗歌,特别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在了最前面。

“殿下得仙人授天书一事,必将随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而传布天下”余成恭敬的说

“就这么刊印吧”杨竞笑着说

“诸位,还望众位精心组织实施秋收和秋季开学等大事,务必让辽藩所有百姓都支持我们即将发动的战争,上下同欲者胜”杨竞最后说道

“上下同欲者胜”众人齐声称贺

“散朝吧,对了,诸位,可曾听过无字天书这个词啊?”杨竞说完,诡异的笑了笑,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