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50章 司法改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设置藩大理寺,负责审判工作,正二品建制;设大理寺卿1名,正二品;大理寺少卿1名,从二品,负责辽藩的审判工作,所有辽藩子民,不经大理寺审判,即是无罪;各郡、各县设置大理寺分寺,寺正及其他官吏由大理寺委派,一年一轮换。

这个也是一样的道理,杨竞让司法官员流动起来,核心就是一个,避免司法官员和地方官员结成相对牢固的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至少是主观层面的冤案错案发生。

改组刑部职能,刑部只负责侦查、逮捕和起诉,大理寺负责审判,遇见重大案件,需要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会审,报杨竞审批。

杨竞所谓的改革,就是把审判权和侦查权、逮捕权分开,现在辽藩,或者说大梁,都是地方方既负责查案、又负责审案,这样下来运动员和裁判员都是一个人,能公正才怪呢。所以杨竞才设置了大理寺和在地方设置分大理寺,设置御史台和在地方设置巡察御史,尽可能的剥夺地方官的司法权力。

这里有个例外,政保司不受这个制度约束,政保司是杨竞亲军,单独具备侦查权、起诉权和审判权。杨竞还没有糊涂,不会自废武功,更不会在这个时代倡导什么法治精神,他只是利用他现代的管理经验,对一些制度性东西进行改良而已。至于说情报机关,这么好用的手段,杨竞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杨竞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篇,对御史人选啊、晋升流程啊、培养手段啊都进行了规定,反正都是照抄现代的管理制度,主要的还是施行,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德全,让政保司把这个誊抄几份,分别送各位尚书手中征求一下意见,在关内的长平、山海关的曾大人、在松江郡的王显都要送到,特别是王显”曾泰是枢密院枢密使,也是尚书一级的官员。杨竞把写好的辽藩司法改革方案,递给了李德全,李德全立即接过来,用特制的纸袋密封好,盖好印戳,安排小太监送到通政司。

这也是杨竞主张建立的保密制度,大梁根本没有保密制度可言,甚至很多官员以炫耀自己知道的秘密为荣,上午在朝堂上研究的机密事项,下午就传的市井人尽皆知。杨竞就藩以后,立即加强的保密工作,这个文件袋,就是其中的改进措施之一。

文件放入文件袋,密封盖好印戳,接收的人确认印戳无误后再签收,这就避免了文件传递过程中的泄密,很多看起来很小,但却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辽藩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杨竞这个穿越者可能工业技术不行,但是在人文、管理技术上却是在线,凭借着领先这个时代的管理技术,杨竞才保持住了辽藩在某种程度上的对大梁的领先地位。

“走,去看看海兰珠和海兰察”忙活完司法改革方案起草这个大活,杨竞忽然来了兴致,想去看看那对姑姑侄女。

“是”秋华立即答应下来。

来到海兰珠和海兰察住的小院,这对姑姑侄女见礼后,杨竞啥话没说,先是发泄了一通,然后在躺在这对姑姑侄女之间,一边搂着一个,和她俩说话。

“你俩是怎么打算的?想要离开孤立即放你们走,想要留下也可以”杨竞这倒是真心实意的说。海兰珠的儿子已经被政保司暗杀在战场了,其余的奴真残部也全部被打散,开始梁化。按照杨竞的说法,辽藩没有梁族、高句丽族、奴真族和突厥族之分,全都是梁族。

“殿下,我们想留下”海兰珠和海兰察的话有点出乎杨竞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