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92章 高举屠刀,严打扫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2章 高举屠刀,严打扫黑

内阁拿到朱由校制定的吕宋土着对待政策后,随即开始安排具体实行,此时内阁的行政效率已经大大提升。

严格的说,是内阁下面的六部和地方官员的执行效率大幅度提升。

此时北直隶、东北地区、台湾和吕宋地区的官员,都是严格筛选淘汰后剩下的,这些官员都具备普遍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有行政经验,而且比较的廉洁。并且在这一地区内,有最为严格的行政监督和处罚措施,同时也有较好的俸禄待遇。

在这些地区的地方官府行政效率是最高的,同时行政模式也开始和传统的行政方式有所改变。

明王朝传统的行政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官员少、吏员少,基本上是一种地方自治模式。

如今朱由校正在改变这一问题,吏员数量开始增长,公务员制度开始明确施行,临时工开始逐渐有了官方编制。

同时加大了对乡镇的控制力,此时内阁正在编制中增加乡长、镇长,这些乡镇都成立了汉皇党委员会,采取中央委派汉皇党成员担任书记,地方读书人担任乡长、镇长的模式。

这个政策是【≮天启五年开始实施的,这个制度出现后很快就得到了北方士子的支持,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本地乡镇得到出仕的机会。

将行政覆盖到乡镇,是朝廷在接下来要继续施行的政策。如此一来,可以大大的提高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同时构建一个完整的行政的层次。虽然行政成本有所增加。但好处却是太大了。

如果是过去的行政制度。一个县令要对地方进行管理,必须依靠地方乡绅。这些地方乡绅很多时候是不承担具体的行政管理的,只是配合官府的一些行政,效率太低了。地方县令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变得很差,行政效率也不高。

有了乡镇政府后,行政效率就可以大大提升。地方乡镇出了问题可以责问,上面有政策下来也可以直接下达文件。

同时在疫情防控、政府宣传、资源调配等方面都能更快。

在天启五年,整个新政区域。都增加了公安局。公安人员编制也有增加,过去捕快临时工也是最多的。这种临时工制度,并不是后来中国独有,明代就非常盛行了。

一个县城十几个捕快,可想而知其人员是多么缺乏了。

同时朱由校不久前还成立了一个公安大学,并从基层选拔了数十名办案经验丰富的捕头前来教学。

公安大学除了正常招生外,还有进修班。用来培训地方捕头,同时从中央军退伍军人中选拔一批送去进修。

北直隶的公安系统在天启五年率先全面铺设完成,除了州县有公安局外,乡镇也有派出所。

公安局是有了。法院还没有。

成立地方法院的决议很快也早朝的时候通过了,吏部郭允厚负责具体执行。同时对此前出台的《北直隶治安管理条例》也进行了完善。各种量刑标准也进行了修改。

郭允厚随即向朱由校提出先成立省级法院和府级法院,州县级的地方法院先暂缓,州县的刑案先交由府级和省级法院审理。从而避免法院系统铺设速度过快,导致鱼龙混杂的现象。同时先集中审理,也有助于避免冤案错案。

朱由校同意了这个建议,同时又成立了一所政法大学,抓紧培养正规行政、司法人才。

政法大学成立之后,日后地方官员上任之前都将在政法大学先进修一段时间。特别是刚考取功名的士子,更是要在政法大学学习之后再任命官职。并且任命什么官职,也根据政法大学的学习考核来决定,同时政法大学还会先任命一些基层职位让这些士子实习,实习表现考核将决定其正式职位任命的高低。

政法大学的成立,改变了过去士子刚考取功名就能进入官场的现象。

朱由校加快了吏治建设速度,吏治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东西,而明末最混乱的也是吏治。

到了天启五年年末,北直隶省、府级法院,以及东北等新政区域的省级法院都设立完毕。

这些法院都是由中央吏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派遣人员,各自担任不同职务。施行三个部门相互监督、互不隶属的制度。

“朕听闻各地冤案众多,可是确有其事?”朱由校这天早朝对群臣问道

“既然如此,加之北直隶省府法院已经成立,三司即日开始全面梳理北直隶冤案。该平反的平反,该追究的追究。”朱由校下旨道,“北直隶梳理完毕之后,再对北方各省进行逐步梳理。”

“是,陛下。”

排查冤案的行动确定了下来,这时候刚调任公安部部长的原锦衣卫副指挥使许显纯出列禀报道

“准,令锦衣卫与东厂配合公安部,在新政地区展开全面严打。”朱由校必须对地方不良风气进行彻底的整治了,这些地痞流氓虽然看似不可能动摇明王朝的统治,但是对百姓的骚扰却是太严重了。

明末正是三元九运中的七赤金星主宰地运,七赤金星当令会发生什么情况?参考后世1983~2004这二十年的社会情况就可以知道明末的一些社会情况了。后世那二十年是古惑仔遍地,街头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小混混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