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海兵 > 第87章 梦幻鱼雷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先钎紧紧抓住舷窗前的栏杆,身体略弓,双脚岔开,做好爆炸冲击准备,有3枚鱼雷向着本舰,其中一枚明显航迹不会发生交叉,朱先钎眼睛死死的盯着方向与本舰重合的一前一后两枚鱼雷。

还有8秒,前后桅杆上的格林炮发出清脆的连续射击声,在海面上激起一连串的水花,水花尽头,与第一枚鱼雷航行方向重合,6米多长的鱼雷,被打中舯部的蒸汽舱,泄露出猛烈的白色蒸汽,与海水相激,黝黑的雷体一顿,开始急速失速和下沉。

还有5秒,随着舰体的高速转向,第二枚鱼雷还在高速扑来,朱先钎握着栏杆的双手全是汗,在夕阳照射下,雷体头部上方的探叉反射出令人心寒的反光。

还有3秒,烈阳舰完成转向,桅杆格林炮已经没有射角进行射击,鱼雷带着41.5公斤的战斗部,向着尾部方向急速而去,朱先钎视野中只有与舰体平行的白色尾迹。

注:19世纪末的鱼雷艇,因考虑到高速出击,前部造型非常简洁科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搜一搜。此处鱼雷艇,比照历史上北洋水师1886年,由德国挨吕屏什好船厂建成的福龙号出海鱼雷大艇,排水量120吨,艇长42.75米,宽5米,吃水2.3米,动力系统为一台三胀式蒸汽机,单轴推进,功率1597匹马力,航速最高24.2节,编制20人。龟壳状的艇首左右各有1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除标配的2枚刷黑头鱼雷外,还另有2枚备用鱼雷。艇首之后是一座碉堡状的司令塔,用来操纵驾驶和控制前部的2具发射管,在“福龙“艇的后部甲板上,还有1具可以旋回的14英寸鱼雷发射管,配合这个发射管,在附近另有一座备用装甲司令塔,两座装甲司令塔均可以用于操纵军舰,司令塔顶部还各装备1门37mm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

历史上李鸿章非常痴迷于鱼雷这种高科技兵器,先后采购大型鱼雷艇7艘,各式战舰搭载和小型鱼雷艇13艘、成立旅顺鱼雷营、威海金线顶鱼雷营和旅顺口鱼雷学堂,花巨资修建专门的鱼雷艇码头和配套岸上设施,专门用于培训鱼雷战官兵,可以说是北洋水师手中一支杀手锏力量,可惜战争从不由先进装备决定,鱼雷艇部队指挥官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抗命溃逃,导致鱼雷艇在海战中毫无建树、全军覆没,从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1874年10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受邀,在天津大沽口参观俄国军舰时,第一次见到鱼雷发射表演,立刻为这种新式武器所折服。清朝自建设近代海防开始,在购造西式军舰的同时,就曾采购和仿造过大量的水雷用于要港防御,深知水雷的惊人爆炸威力的李鸿章,突然看到了一种能够自己航行攻敌的特殊水雷,不啻于如获至宝,这以后,李鸿章变成了中国高层官场着名的鱼雷迷”,每年划拨专款添置鱼雷艇,并先后成立旅顺鱼雷营、威海金线顶鱼雷营和旅顺口鱼雷学堂,花巨资修建专门的鱼雷艇码头和配套岸上设施,专门用于培训鱼雷战官兵,到北洋水师覆灭前共有大型鱼雷艇7艘”。

“1886年5月,李鸿章陪同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巡阅北洋海防,在旅顺观看了鱼雷艇部队的演习。鱼雷艇先以空雷射靶,见鱼雷入水,直射如箭,水面惟见白纹一线而已。射靶毕,以装棉药之鱼雷攻旧广艇,一轰而成齑粉。西人谓,水战攻木船者莫如铁甲,攻铁甲者莫如鱼雷,信然。1891年5月,李鸿章对北洋海军进行成军后的第一次大校阅,鱼雷艇部队先是在大连湾于夜间试演意呆利袭营阵法,即演练黑夜的编队偷袭,白天则调集七艘战舰和六艘鱼雷艇演放鱼雷,均能中靶。1894年5月,鱼雷艇部队再次在大连湾演习夜晚偷袭战法,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并在威海卫铁码头雷桥试验鱼雷,娴熟有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