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京城终于是传来了信息,不过并不是关于朝鲜的,而是天启皇帝召沈有容入京城,兴华公司与袁可立也很清楚要做什么事情,八月初三沈有容离开蓬莱撑船前往天津,从哪里直达北京。
而经过了为期一个多礼拜的参观,朝鲜使者给朝鲜几位大臣发去了公文,公文内容很清楚的告诉了朝鲜大员,新军装备人员训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一万人的装备就需要40万两,而新军的训练与军官的培训更是朝鲜没办法自己做到的事情。
同样在朝鲜的情报人员也给情报部发了公文,这份公文的事情就比较有意思了,说的是新帝上位,原来手握兵权而且有自己兵马所属的李适觉得被排挤出核心圈子,被派遣咸镜道。
不过这些信息有些没头没尾,吴启荣也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和乔一琦严武等人继续讨论登莱青三府百姓南下开垦的事情,台湾分部那里来了消息,其内容是在冰封前登莱青三地老员工准备10万人,配合20万流民南下的事情,这事情其实也并不是不好做,今年有8条船下水,目的就是移民辽东沿海地区的百姓南下,这些人就能算出人的数额,而随着各地区失地百姓越来越多,剩下的十几万几个月时间在河南河北也可以凑出来,比较难做的是10万人的老员工。
要知道啊经过陆陆续续的几年移民,登莱青三地籍贯的已经去了个三成,留下适合南下的最多两成,也就20万人左右,登莱青三地的主要作用还是对难民进行基础的管理和教育,也就是说这20万人其中有3-5万就是负责这个的,抛去这些就剩个十几万,今年送走十万人,空出去的坑可以填上去,可是填进来得可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南面确实是非常缺人,”严武也很无奈,“可是一下子抽掉10万多人,实在是有些吃不消。能不能用难民顶上去!”
“报告上写的已经很清楚了,南边局势需要快速稳定,新的难民不可能完成稳定的任务。”吴启荣揉着脑袋说道。他的话刚说完会议室回到了刚才平静的状态。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移民的事情登莱总部也只是回了个尽力做的消息,不过确实陆陆续续南下了 人,不过还是以流民居多。
时间到了八月底,沈有容从京城回来,随他回来的还有天启皇帝的旨意。那就是宽甸地区撤兵,盖州地区的主管由山海关地区来人接替,董遇时前往朝鲜与宽甸地区的兵马整备朝鲜士兵,西进建州,得到消息的袁可立不由得心里一揪,他很清楚,现在盖州必须由登莱军的军官管理才可以,其他人压不住,本想着马上书信一封可是自己又想清楚了,沈有容肯定做过这事情,从结果上来看沈有容都没完成的事情自己哪里可以做得到。
随后就是传达了大明认可仁祖的内容,并且让仁祖安排正式信使接受大明的册封。不过还是要求朝鲜配合董遇时整备兵马,进攻建州。
九月初,一艘挂着文莱国王旗帜的船只到达巴达维亚港口,这是今年第一艘东面的船只进入港口,也是已经第15天港口外没有发现兴华公司船只的身影,来的是文莱国王的信使,他请求和荷兰通商,并且愿意就双方的战争作为中间人调停。
总督大人听到这消息反而是有些不太理解,从上次谈判俘虏的事情,总督大人以为兴华公司决定放出善意停战,不过聪谈判赎人,到赎人回到巴达维亚,兴华公司都没有任何提出停战的意思,尤其是快两个月的时间总是有兴华公司的船只在港口外游弋,这让总督大人一度以为兴华公司没有想停战的意思。
文莱国王在这个时间段派出使者要求就双方的战争,作为中间人来调停属实有些阴谋的味道,而事实上这次关于由文莱国王作为中间人来调节两方战争的安排,并非是新华公司作为主导推动的,而是文莱国王本身自己也有这个想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平叛战争,文莱国王又对整个王国内的亲荷兰人的势力进行了清洗。而现在兴华公司已经撤出文莱岛,并且和文莱国王签订了商品贸易合同,基本上做到了完全支持文莱国王作为整个国家唯一领导人的意图。这次文莱国王决定居中调停,也是希望通过这次调停让荷兰人也同样做到承认的作用。
此时已经重新回到王国首都的文莱国王对于自己居中调停,首先询问了兴华公司的意见。对于他们是否决定停战,兴华公司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告诉文莱国王,战争不是自己一方先挑起来的。
而文莱国王也非常清楚,战争发动起来非常简单,如何让他停下来反而是最难的事情。亲眼看到了数百艘舰船在海上的作战,几十万人的大规模陆上作战让文莱国王很清楚自己的左右有两个自己惹不起的大势力,既然自己不想和望加锡苏丹国一样,被轻而易举的消灭,那么自己就应该做出更多更积极的行动。而且双方停战,自己可以凭借地理优势得到最好的贸易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