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内。
李二匆匆走了过来,向长孙问道:“观音婢,你可知青雀为何要积蓄粮食?”
“啊,你不是说青雀要造酒吗?”长孙愕然说道。
“可是造酒也用不了这么多粮食啊,青雀现在蓄积的粮食已足够五万人吃上两个月的了。”李二说道。
“刚才有人在朝中告他要造反。”李二说出了事情的严重情况。
长孙这下有些呆了,旋即又气笑了。
自家娃子要造反?这是谁说的,看本后不打掉你满嘴大牙。
长着红口白牙就能如此污蔑人么,青雀才八岁啊。
“他一个小小的越王府只有千多人,就算是为未来的书院做准备,也只有二千多人,这些粮食够他们这些人吃上四五年的了。”李二说道。
听到这个,长孙也是有点懵了,吃上四五年,是啊,就算是官府不会囤积四五年的粮食吧。
“此事有些疑问,把青雀召进宫内一问便知。”长孙说道。
于是止戈半个多时辰便出现在了越王府,说是李二相召。
李泰听了,感觉有些奇怪,现在没什么事啊,召我过去做什么?
问了问止戈,但止戈这回丝毫不透露口风。
立政殿内
李二和李泰父子相对。
“你是说,明年会有大旱,会有蝗灾,还是大范围的。”李二颤抖地说道。
李二没想到,让李泰进了长安,回答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是的,父皇,其实现在已经有症状,只是症状不明显,到下半年再看看就明显了。”
“什么症状?”
“今年雨水少,父皇你没发现吗?我估计下半年田地里会有蝗虫卵蛰伏,下雪会减少,然后明年就是一场大灾难。”
李二听了,想了想,确实今年上半年雨水少了,虽然不明显,但各地都有奏报。
至于下半年下雪减少,便杀不死蝗虫卵。
虽然不明确,但要是真的呢?
李二得位不正,上位以来便是担心会有人借各种灾害说事,说他违背天意,上天降下惩罚,还好今年到目前为止还算是风调雨顺,所以还没有人借此生事。
更何况,要是明年真有如此大的灾难,朝廷要是应对不当,便是饿殍遍野了。
要是此时有人振臂一呼,流民聚啸山林也完全有可能。
李二想到这里,焦急地在立政殿踱着步,就想问一下儿子广积粮的原因,结果问出个暴雷的回答。
“可真?”李二低沉的声音问道。
“基本为真,但也要看下半年变化。”李泰只好说道。
“若是真,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没办法,只能广积粮。”李泰摊摊手。
又继续说道:“到时流民会聚集长安,长安的压力是最大的,父皇,你要做好准备。”
“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魏征等人进殿。”李二烦躁地说道。
此时只是下午时分,上述众人都在宫内值守,李二相召,很快便到来。
只是到来后,听了李二言语,也是一个个惊得有些面无人色。
天不假人乎?众臣默默想到。
大唐今年刚有所起色,日子刚刚好过点,若是明年真有这么大的灾难,能度过吗?
“陛下,钦天监可有说过?”杜如晦说道。
“钦天监有过类似言语,只是说可能,也没有说会这么严重。”李二无奈地说道。
唉,众臣一片叹息,看来可能性很大啊。
今年政通人和,朝廷也有了一些积蓄,但要是灾害过大,估计要挡不住啊。
“关内道、河北道、河东道、陇右道义仓,粮食可曾填满?”李二问道。
义仓,便是此时专门预防灾害设置的。灾害要是发生,就指望这些救命粮了。
“回禀陛下,没有,前些年灾害不断,义仓粮食一直在外流,今年情况好转,但也只填满了四成,此外,常平仓也只是填满三成。”褚遂良满脸苦涩地说道。
这个情况,众人大抵也是知道的,闻言也是一片苦涩。
看目前情况,加上下半年的收成,顶多能填满义仓六成就是好的了。
至于常平仓三成的蓄积量,还真是太低啊。
义仓的粮食是由百姓纳税后按一定比例存储起来的,但常平仓的粮食是通过市面收购的。
常平仓的设置是为了稳定粮价,粮收丰年,为了防止粮商恶意降价,朝廷进行保底收购,保证不让农户收入降低。
要提高常平仓的库存,便要动用大笔银钱,只是现在朝廷能有多少银钱呢?
从南方调粮也是一个办法,可也不能调动义仓的粮啊,否则南方百姓知道了,便是整个社会都要不稳。收购倒是可以,但还是要钱啊。
众臣想到这里,不由得想,要是有钱就好了。
李泰看到殿内君臣无语的模样,想了想,说道:“还有一个办法,便是从国外收购。”
“国外收购,像你那样用高度酒去换?”众臣听了,便是有些惊喜。
原来御史告李泰造反,众人也只是听听,他们可是对情况相当了解的。
现在义仓、常平仓都不足用,朝廷银钱更是不丰饶,要是能不用钱就得到粮食就太好了啊。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不能都用高度酒换,高丽苦寒,所以对高度酒有依赖,而且粮食也有限,再用其他东西去换,他们也没有更多粮食了。”李泰说道。
众人点点头,是这个理。
越王好歹也存储起了两万人五个月的食粮,高度酒换粮食计划持续下去,到年底,估计便能够上四万人五个月的粮食,这便为明年的灾害解决了一部分。
原本众人都不明白的越王储粮,却是为了预防天灾。
但也还是不够,加上义仓也不够。
至于常平仓,通常是用来打战的,要是用于救灾,万一国家有难,难道让将士们饿着肚子上战场?
所以李泰这话一说,便引起众人极大兴趣。
“父皇,众位大臣,大唐只是地处九州一隅,田地算不得肥沃。
据泰所知,在我大唐南方,岭南往下数百千里,那里有众多的国家,那里的土地肥沃,只是撒下种子,便能一年三熟。
那里的人不似我唐人辛劳,种子撒下后,便基本不管,只等坐收粮食,因为他们的粮食太多了啊,根本吃不完。”
岭南往下,一年三熟,他们粮食太多了,根本吃不完…
这有些刺痛了李二和众臣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