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足球,我们的理想 > 第1章 百校杯决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序:

思来想去,当作品已有七万字的时候,我决定为它补个序。

在写书之前我没有看过网文,对传统书籍接触也甚少,之所以写书,一方面是现在有些时间,另一方面是记性不太好,趁着还能完整记起,就想把这些经历写出来,给自己逝去的青春一个交代,或许也没那么高大尚,只是为无趣的生活寻求个新乐子罢了。

在旧书被世俗定论失败,最主要原因是被自己否定后,我尝试看一些足球网文,为自己寻求一些灵感,很遗憾,我看不懂,我对足球的理解没有那么深,没有那么与时俱进,对于梅西、C罗这样的超巨,我的思想还停留在巴萨、皇马时期,对于中国足球,我还停留在恒大勇夺亚冠,代表亚洲参加世俱杯时.....

本人不是科班出身,出于对足球痴狂的热爱,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苦苦坚持着,高中以前,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职业球员,高中毕业,理想破产了。

大学时,在某些机缘巧合下,我又与足球结合到了一起,但这一次,我不再是球员了,我成为了一名足球经理,在中国足球大环境下,足球经理并不是一份正经职业,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我也从未把它当成过一份正式工作,只不过是为热爱买单罢了。

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或向前,或向后,总是要挪步子的。

随着时间流逝,我所在的俱乐部,应该说是,我的俱乐部,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足球经理”身份也逐渐转变为了某足球俱乐部公司总经理。

我曾有个职业梦,就算自己实现不了,也幻想有朝一日能够带领球员实现,后来,我成立了几支足球队,年龄段涉及各层级。

可理想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意识到,没有少年时养成的扎实功底,半路起家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那就办青训吧。

要办青训首先要有场地,很不巧,没有合适的。

既然如此,那就建座球场吧。

有了球场,我还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练团队,毕竟人才是决定成败的第一要素。

“什么?国外足球经验领先国内几十年!”那好,我去请外教。

“什么?国外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国孩子!”那好,我也请国内教练。

中外两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那些年我带着“教练团队”上下求索,我有个理想,我们有个理想,为中国足球崛起而奋斗。

口号太大,目标太响,现实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摆在眼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学生。

在保证不了质量的时候,那就寻求数量,只要数量足够多,总会滋生出质量。

那就招生吧!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也有了,几番摸爬滚打,我们将创业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常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总结出了两套手册(足球俱乐部运营手册、体育公司管理手册),运动员、体育行业从业者、创业人,请一定不要错过此书。

再后来,又一个紧迫问题摆在了眼前。

孩子们的比赛机会太少,私人比赛太业余,公家比赛踢不了。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办联赛吧。

付出会有收获,但不一定是回报。

经过几年的发展,俱乐部终于走向了正轨,我们成为了地方一家响当当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名号大了,求学的人自然多了,为了方便家长,也为了充实荷包,我们又继续办起了第二、三个校区。

可业余二字总是不好听的,想要把这两字去掉,只有一个办法,参加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故事太长有机会我们再聊。

现在让我们回归正题。

这本书预计明年2月中旬完本,字数不会太长,大概50万字左右,自己写书,写出自己想写的就好,尽量一天两更。

谨以此书,献给已经逝去的青春,献给那些还没来及实现的理想,也献给心中那份遗憾。

(本书纯属虚构。)

...........

万河县,江北省内的一个县城,早些年这里还是省里公认的贫困县,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这顶戴了数年的贫困帽被摘除了。

每当外地人问起万河县有什么好吃、好玩的时候。

本地人多会告诉你,“啥都没有,别来。”

再平庸的人,只要你舍得花些心思去了解,总能找到他的发光点,这句话带入到万河县当中,它的发光点肯定有一项“足球”。

上一届的县领导班子好像都对足球运动有些兴趣,尤其是身为一把手的书记,他是一位狂热足球爱好者,在他的领导下,县里那几年新添了不少公共球场,各学校也纷纷成立起了足球队。

万河县第一中学,凭借优质的生源,以及重金从市里聘请的足球教练,成功从这波“学足球”热潮中脱颖而出。

第十三届市足球联赛高中组冠军、初中组亚军,第五届省百校杯高中组第四名,第六届百校杯高中组季军....这些荣誉足以证明一中近几年在足球领域的成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