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大唐:我是魔法师,不是仙师 > 第147章 让人误会的星宿老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让人误会的星宿老仙

翌日清晨,此时的长安城,因为一件万众期待的事情而逐渐喧嚣。

祈福焚香,祝五谷丰登!

超级水稻,便于这个凛冬之际进行收割。

此时的长安百姓,均是忐忑万分,如若不是仙师赐予仙粮和耕种神器,又降下仙霖。

他们哪会想象得到,在如此寒冬时分,也能收获粮食。

但是众人忐忑的是,那粮食究竟有没有传说中二十石的高产量。

说实话,如此天气还能种出粮食,哪怕只有两石都烧香拜佛了,反正能熬过这个冬天就行。

唐长安城明德门外,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天坛”,造型依旧那么独特。

不过此时的四个神兽雕像,却多出了那么一缕喜庆色彩,五色土祭坛看上去也显得红红火火。

皇帝祭天祈福并不少见,好事要祭天,坏事更要祭天。

先前李世民便因干旱而祭过一次,如今更是要为农民的丰收而请愿。

由于前段时间的干旱导致作物减产欠收,即使朝廷也进行了税务上的减免。

但依旧有很多人陷入了饥饿当中。

尤其是河北、山东地区是粮食产地,一旦这里缺粮,其他地区自然也富足不到哪里去。

因此各地官员纷纷上表向朝廷求援,希望朝廷能够开仓放粮,救济饥荒中的灾民。

很多人都说隋朝粮食富足天下,唐朝就是隋朝养起来的。

前半句倒是不假,隋朝为防灾害,在各地兴建粮仓,囤积粮食,各大粮仓都堆满粮食。

甚至有“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的说法,可见粮食着实不少。

但是要说将唐朝养起来这话,却是有待深入考究。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不断大兴工事,征战频繁。

例如修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等。

这期间滥用民力徭役无数,大量粮食被消耗。

到了隋朝末期,更是因为各地义军风起云涌。

百姓几乎不事生产,粮仓不断被开仓放粮,甚至焚毁。

隋朝十成粮食有三成落到唐朝手里就知足了。

而且一般作物的储存时限也就三五年时间,也不知道什么粮食能够完好留给唐朝。

就算留了,也基本在李渊在位时期,消耗了大半。

所以说,考古专家在河南发掘的隋朝含嘉仓,保存的50万斤炭化谷物。

也不知是隋朝填充,还是后世唐朝填充的,众说纷纭,谁也搞不清楚。

但如今的唐朝确确实实缺粮,整个关中可能都要依靠这超级水稻来熬过这个冬天。

因此很多人看着地里金黄的稻子,心中很是心潮澎湃。

个个都带着妻儿老小,手握镰刀,只待皇帝祭天完毕,便可下地收割。

“快看,国师来了!”

明德门外,有眼尖的百姓看见了龙首原方向,一朵祥云正在快速飞来,顿时惊叫道。

此前长安百姓也数次见到唐风大摇大摆掠过长安城,早已经亲眼见识过了唐风的腾云驾雾之术。

如今现在看到一朵快速飞来的云彩,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唐风的手笔。

当然,这是废话,除了唐风还有何人?

果不其然,短短数个呼吸后,唐风就带着李渊脚踏祥云从天而降,慢慢降落在祭坛上。

“参见国师,参见太上皇!”

包括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内,所有皇室子弟和文武百官,全部对着两人躬身行礼,参拜道。

“诸位不必多礼!”

唐风摆了摆手,刚想拾级而上,谁料李渊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却险些让唐风破防。

“诸位不必多礼,不过朕已于昨日登临仙途,踏上术士之道,拜入水系仙门之下,今后尔等称呼朕太上老仙即可!”

说罢,李渊挥挥手,将自己练习了一晚上的水球术施展了出来。

轰隆!

随着李渊手中的水球发出一阵耀眼蓝光,一颗足有半米大小,荡漾着淡淡水波纹的水球。

从他手中喷射而出,瞬间打在了明德门外不远处,将那片土地砸出一个大坑。

“哗!”

围观群众顿时惊呼出声,皆是目瞪口呆,望着那颗水球击出的大坑。

脑海中只剩下“不可思议”这四个字,纷纷为李渊这个神奇的法术感到震撼不已。

“太上皇……太上老仙好手段,此等仙法,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前有太上皇幻化数十丈法身破空,后有仙术水球击地,世人都说太上皇成仙,如今看来,果真如此!”

“踏入仙途而已,还未修炼成仙!”

“有国师在,你觉得不可能吗?”

“……”

唐风此时有些麻了,这老李什么时候如此做作了?

看着一旁领导视察似的李渊,唐风不禁疑惑道。

“老李,啥时候搞出来的名号?”

“太上老仙?你咋不叫星宿老仙?”

李渊和李世民一愣,星宿老仙?

二十八星宿?

国师这话……何意?

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