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玄幻 > 高武:一边守护大明,一边攒气运 > 第206章 赵普的发家史,大宋无将可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6章 赵普的发家史,大宋无将可用

时光如梭,转眼半个月。

冠军侯霍不疑,率三十万大军,直逼大宋边境。

大战一触即发!

消息传来,大宋皇朝不淡定了。

今日朝会,群情激愤。

“岂有此理!大明竟敢主动犯我边境?”

在大宋官员看来,大明刚平定叛乱,死伤惨重,最近又搞新政,寒了天下学子之心,离覆灭已不远。

此时兴起兵戈,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炆帝小儿刚登基,屁股都还没坐稳,却想着开疆扩土,真不知他是吃了熊心豹胆,还是脑子不正常?”

“哪位将军愿领兵出征,好好教训一下大明?”

“可笑!大明真是自取灭亡。”

在文臣希冀的目光下,武将们一个个低眉垂目,那模样看上去像乖宝宝,没有半点武将该有的气势。

什么状况?

有说话的吗,站出来啊……

可惜,一个也没有。

武将们好像集体变成了哑巴,谁也不说话。

自从一代军神岳中齐被凌迟处死,岳家军解散,大宋武将遭受了史无前例重创,早已心灰意冷。

脊梁骨断了,血也跟着冷了。

他们不傻,看得清楚明白。

大宋朝堂,武将再无立足之地。

为了一家老小性命,现在只想苟着。

让他们出征,没门!

事实上。

如今的大宋朝堂,相当诡异。

参与朝会的十几名上品阶武将,都不是省油的灯。

打仗不行,心思却活络。

要不然,也活不到现在。

大宋的‘以文抑武’之风,远比大明更严重。

时至今日,已无将可用。

朝会突然安静下来,空气变得冷飕飕。

文官们傻眼,面面相觑。

他们激辩了这么久,说得热血沸腾,要好好教训一下大明军队,武将们怎么没有反应呢?

可恶啊,这些憨直蠢货,没有半点自知之明,需要他们表现的时候,却全部变成了哑巴,实在让人气恼。

“莫太尉,你认为谁领兵合适?”宰相赵普强压下心头怒火,冷眸扫过朝堂,开始点名。

他的声音透着股霸气,不容置疑。

一众文臣神情肃然,全都看了过来。

宰辅生气了?

也不知道,谁会倒霉。

嘿嘿,好久没有收拾这些悍将了。

话说赵普在大宋朝堂,怎么有这么大的威慑力,此事关乎国策,还要从五十年前说起。

那时的大宋皇朝,为了打压武将,开始实行‘以文抑武’的政治方针,将兵权逐一收回。

此举本无可厚非,扞卫皇权而已。

朝堂上的某些权臣很会来事,为了讨好宋徽宗,纷纷响应,在民间兴起了一股潮流‘茶话会’。

说得直白点,就是搞辩论赛。

目的很简单,舆论造势。

天下百姓都希望和平,‘以文抑武’很快成了民心所向,那些所谓的悍将,封地的王爷们,只能乖乖交出兵权。

这一手骚操作,堪称绝妙。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

过犹不及,其祸不远。

大宋皇朝,亦等于自废武功。

随着文教大兴,大宋的军队战斗力持续下降,短短五十年,成了边荒最弱,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

可惜,宋徽宗等却不自知。

大宋疆域辽阔、富饶,实在太昌盛了,权贵们亦被这些表面假象迷了心智,更加推崇‘以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同一时间,一个年仅二十的少年崛起了。

他的名字,叫赵普。

在一次茶话会辩论赛上,语出惊人。

“依小生之见……”大家好好听我说。

“文可安邦,治国之道,半部论语,足矣!”

原本是很可笑的一句话,却在时事造势下,引起了几名大儒赏识,渐渐被无数读书人推崇。

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了经典名言。

赵普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官路亨通。

可是呢,官越做越大,他就越害怕。

这种话只能骗傻子,人总有一天会醒悟。

治理一个国家哪有那么简单?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笑话罢了。

但赵普已经回不了头,年少成名时就被打上了标签,他总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吧?

为了保住权势,赵普变得阴险毒辣。

人前高大上,夸夸其谈,人后无所不用其极,干尽了坏事。

赵普与阴葵派勾结,暗中豢养死士,除掉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最终爬到了宰相尊位。

按道理,他已位极人臣,不枉此生。

但,人的欲望哪有够的时候。

赵普当上宰相后,更加害怕了,每天都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被人拱下台,心性变得更加阴邪。

一代军神岳中齐,很快成了他的眼中钉。

谁让他倍受天下人敬仰?

每次看到他,赵普就浑身不自在。

一个如天上明月,一个如地沟老鼠。

赵普在朝堂上被怼了几次后,对岳中齐恨之入骨。

后来的悲剧也就发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