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想让北宋大统一 > 第32章 舌战群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陵温第一次参加宋庭的大朝议,激动之余,他起了个大早,经过一番精心的刷洗打扮后,才乘马车往皇宫赶去。

南陵温到达时,内侍们已经开始放人入内,经过查验真身后,他终于进入大宋皇城。

但因为未有功勋和品阶,入宫后的南陵温,只能先在大殿的偏厅里等候召唤。

朝会开了一刻钟后,才有太监宣南陵温上殿,有意思的是,在步入大殿过程中,所有人都给他行注目礼,当然这是对新科进士的礼遇。

不过只等南陵温站稳,给皇帝请安后,大理寺的人,便出来开炮:

“启禀圣上,阿翔案搞的满城风雨,南陵温便是始作俑者,且不管阿翔案的判罚,只从他未入京城便敢兴风作浪,便知此人绝非温润谦让之辈,绝不可越级提拔!”

皇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专门朝着南陵温的方向说了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南陵温心领神会,经过请示后,他站出列说:

“大理寺说的话,理太偏,阿翔案的起因并不在我,作为旁观者,我只是把整个过程如实上报!何罪之有?”

大理寺一官员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况白身乎!时逢圣王之治,君君臣臣安守本分就好,切勿多生事端!”

南陵温立马横眉冷对的说:

“妄你苦读多年圣贤书,又侥幸考取进士,却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看到南陵温有些目中无人,大理寺长官站不住了,他出列说:

“新科进士何故出言伤人,在老夫眼里考取功名只是第一步,你的确擅长策论,但更重要的为人处事,看不到有何出彩之处!”

苏子瞻还只是个小官,轮不到他发言,赵仲明和仲针是没有资格入朝的,为此欧阳永叔不得不出来圆场:

欧阳永叔说:“年轻人肯定多少有些气盛,朝堂就是需要些新鲜血液,多点担待啊!许大人?”

如此,南陵温便得知对方就是赵仲明告诉过他的大理寺卿许遵。

此人是大宋明法科开考以来,到目前为止,获得评级最高的一个人,是个十足的律令通。

南陵温不能和许遵硬刚,此人对律令的解释太权威,又深的皇帝和群臣的信任,他必须另辟蹊径与其对线:

南陵温说:“大理寺卿误会我了,我这是爱之深、恨之切啊!现在虽然是太平盛世,可是边境之事,何时安稳过?

颤渊之盟,也是在杀掉了敌军主帅,'辽国战神'萧达凛后,才得以让辽人坐下来签约!

而在这之前,后晋皇帝石敬瑭就算贡献了燕云十八州,更恬不知耻的自称'儿皇帝',难道能阻止辽人南下侵略的计划!”

许遵听完后,觉得有道理,才稍微客气一点的说:

“我寺官员,平日里忙于断案,的确对大势的判断有些浅显,但这不是你能出言伤人的理由,要争论起律令,你未必能赢过他!”

南陵温连忙表示认同,他回答说:

“所以天恩降临,提拔我到馆阁任职,肯定有继续学习的意图,当然也包括《宋刑统》。”

见大理寺的人气势已经被压下,枢密院的人,赶紧站出发言:

“南陵温的确是个人才,但出生异域王族,又曾经在西夏位列汉院大王,放弃如此多优厚的条件,不远万里来到汴京,真不知这是一种什么的选择!”

南陵温听完后,微笑的应对这种'非同族族心异论',他反驳:

“我虽然通晓多种语言,但整个高昌国都是以汉学为正宗,想必熟知一点敦煌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此言不假!”

这时,欧阳永叔赶紧出来作证,他说:

“陛下,我正在修五代史,知道敦煌地区一直以汉人飞地自居,他们甚至打出了归义军的旗号,只是多年前已被李元昊所灭!”

见状,枢密院副使邓绾接着发难:

“军机大事,不可不谨慎!国之柱臣,不得不考察!南陵温与西夏天大王野利仁荣以师徒相称。

而且他一出现就把亲宋的卫慕氏族一网打尽,臣不得不怀疑,他来大宋的动机!”

南陵温笑着说:“西夏不比大宋,可以通过贡举成为天子臣,他们极其讲究血缘,就算我已经当上了'天大王',你们中谁觉得,我会有调动兵马权力的资格?”

邓绾肯定知道南陵温并无半点兵权,所以这只是他的引子,只等对方承认自己西夏经历后,他立马露出'獠牙',以私德攻击:

“忠臣不事二主,你若真有心,就不该接受李元昊的任命!现在纵有天大的原因,但只怕难以服众!”

欧阳永叔立马看了邓绾一眼,他非常痛恨这种如小人般的道德攻击行为。

在欧阳永叔看来品德、道德、律法三者内涵不同:

道德便是一定时期内,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会随时代的变化。

律法是道德的最下限,犯了就会被追责。

'品德'一词极少情况会是贬义,所以一般谈起,便是指道德的上限或者上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