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元代,踏青是一种常见的民间体育活动。

喜欢歌咏而且强健有力的生命状态的杨维桢在《崔小燕嫁辞》一诗中写道:“崔家姊妹双燕子,踏青小靴红鹤嘴。”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崔家姐妹体态矫健,充满活力,一改过去诗中的“美女”纤弱、慵懒、哀怨、娇贵之类的感觉。

明代踏青与宋代一样,主要借清明节扫墓时进行。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曰:“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

还在《帝京景物略·高梁桥》中说:“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

在明人谢肇涮的《五杂俎》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北人重墓祭,余在山东,每逢寒食,郊外哭声相望,至不忍闻。

当时便有善歌者,歌白乐天寒食行,作变徵之声,坐客未有不堕泪者。

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舃履相错,日暮,墦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

此外,踏青时节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内容更为丰富。

明清以来,踏青风俗亦然。

直到今天,春游踏青活动仍为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