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他的迫近,秦瑶光心口一阵砰砰乱跳,他却只是噙着笑问道:“殿下,昨夜歇息得可好?”

昨夜?

秦瑶光横了他一眼:“很好。”

“唔——”

他意味深长的拖长尾音,道:“我不好。”

明明什么也没说,秦瑶光却觉得,他什么都说尽了。

一大清早的,要不要整得这么暧昧!

她后退一步,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揪着手中丝帕,正色问:“郡王,不知那对祖孙,何时能到?”

燕长青这才道:“见到夫人,差点忘了正事。顶多一刻钟,应该就能到了。”

什么差点忘了,他就是故意的。

这个男人,无师自通学会了撩人?

秦瑶光不再理会他,坐回自己位置上,让谷雨替他看茶。

寒露从屋内走到秦瑶光跟前禀道:“殿下,那张丝帕恐是丢了,婢子没找着。”

秦瑶光使用的物品都是有数的,哪怕只是一张丝帕。

今早,寒露在收拾屋子时,一一清点着,要把昨日她换下来的衣物等等送去洗衣房。

昨日秦瑶光带在身上用的那张樱草色的丝帕,却没有找到。

“丢了就算了。”

秦瑶光浑不在意,端起茉莉香茶抿了一口。

虽是她的贴身之物,好在为了避免麻烦,这种小物件上面,并未做上什么记号。

她没发现,燕长青的手在胸口处按了按,随即放开。

那张被她遗失的丝帕,正好端端的揣在他怀里。

不问自取是为偷。

偷香窃玉。

燕长青脑海里浮起这句话,手指蜷缩着放在身侧。

一盏茶喝完,春分来报:“主子,驸马爷的人带着一对祖孙来了。”

“请他们进来。”秦瑶光吩咐。

老嬷嬷面容憔悴,比邓嬷嬷描述的更要枯瘦,一看就是经年被生活所磋磨之人。

她眼神惊慌,手里紧紧的拽着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小男孩。

一进门,她就拉着孙子“扑通”一声跪倒,连连磕头。

“贵人饶命,贵人饶命!”

她不知道究竟发生什么事,这些天来一连串的遭遇,早已让她如惊弓之鸟。

她只想要保住孙儿的性命。

孩子跟在她身旁跪倒在地,吓得瑟瑟发抖。

“嬷嬷请起。”

秦瑶光对谷雨使了个眼色,寒露替他们搬来绣墩,谷雨扶着两人坐下。

“先吃点东西,安安神。”

秦瑶光温和道:“我不要你们的性命。”

她只想知道,何氏费尽心机把这祖孙二人送到自己跟前,究竟所为何事。

那打晕邓嬷嬷,又将两人掳走的,又是为了什么。

老嬷嬷战战兢兢,只牵着孙子的手,不敢动弹。

时至今日,她不知道还有谁可以相信。

那一日,有人将她带进一所精美的府邸,也是这样一位贵夫人,同样温和地问她的话。

她只是一个从乡下来投亲无果的老婆子,不明白身上有什么东西可图。

进京这一趟,她早就后悔了。

早知道,还不如就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也不至于像现在,差点没命。

燕长青端着一盘糕点,走到那孩子身边蹲下,从盘子里拿了一块半透明的透花糍递给他:“饿了吧,吃一块。”

这块透花糍用模具做成五瓣桃花的形状,外层是用上好的糯米打成糍糕,还洒着薄薄的一层糖霜。

里面红豆沙的馅料依然掐成桃花,若隐若现从里面透出来,如啫喱一般,色泽漂亮。

小男孩看着,就忍不住拿了过来。

却没有立刻放在嘴里,只一脸渴望的望着老嬷嬷。

燕长青就好像没有看见他的动作一样,把整盘糕点都放在他怀里端着,从盘子里拿了另一块透花糍,一口放在嘴里。

他的动作十分随意,拍了拍手上的残渣,对秦瑶光笑着说:“味道不错。”

就好像他只是正好馋了。

而不是想要打消对方的顾虑。

秦瑶光不禁笑了,对寒露道:“既然郡王喜欢,就去厨房里再装上一匣子,给他带回去。”

寒露便应了退下。

他们这里自在地说着话,祖孙二人才彻底放下戒心。

小男孩把透花糍往口里塞去,还未来得及仔细咀嚼,又拿起另一块云片糕。

被秦瑶光看见,开口道:“不着急,慢慢吃,都是你的。”

谷雨斟了一杯茶放在他手里。

老嬷嬷没怎么吃糕点,秦瑶光就让人谷雨去端了一盅滋补的乳鸽汤来。

待两人吃好了,秦瑶光才道:“嬷嬷别怕,我只是问你一些话。往后你若无处可去,只管留下来,跟邓嬷嬷作伴。”

听她提起邓嬷嬷,老嬷嬷猛然一惊,才反应过来她是邓嬷嬷的主子——乐阳长公主。

她竟然在长公主面前大吃大喝!

双膝一软,就要再次跪下。

“嬷嬷无须多礼。”

秦瑶光让谷雨将她扶起,安抚道:“你既然知道本宫,可还有担心?”

老嬷嬷神情激动,老泪纵横。

“是草民不知好歹,长公主最最仁善,草民……”

她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越心急说得越乱。

进京寻亲,她在市井间听说了不少关于长公主做的好事,提起长公主,百姓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万万没想到,今日她竟然亲眼见到了长公主,还对她不恭敬。

“嬷嬷,你别急。”

待她冷静下来,秦瑶光才开始问话。

老嬷嬷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姓胡,夫家姓黄,成亲后就住在京郊附近的村子里。

年轻时为了给补贴家里,她跟人学了一手接生的手艺,做了稳婆。

慢慢的就有了名气,十里八乡的人要接生的,就会来寻她。

后来,隔壁村子里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妇人,吃穿用度皆和他们不同,说是里长的远房亲戚,因丈夫是行脚商人死在路上,不得已回到村里待产。

她买下一座宅子修葺一新,身边还有好几个家丁和伺候她的丫鬟。

胡嬷嬷被她请去时,大开眼界。

在她那个村子里,头一回见到这种排场。

秦瑶光凝神听到这里,问:“后来呢?”

“后来……”

胡嬷嬷眼里露出惊恐的神情。

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年情形仍然历历在目,让她后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