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106十大帝王(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敌将宋金刚对峙,不久永安王李孝基在夏县被打败。

于筠,独孤怀恩,唐俭都被敌将寻相,尉迟敬德所俘将要回到浍州去。

李世民派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拦截。

大破敌军,寻相等人仅仅本人逃脱,李世民全部俘虏他的部众再回到柏壁。

武德三年二月,李世民故技重施,围困宋金刚。

宋金刚终于因为军众饥饿而逃遁,李世民率军直追到介州。

宋金刚列阵迎战李世民,李世民派总管李世积,程咬金,秦叔宝抵挡宋金刚的北面军队。

翟长孙,秦武通抗击宋金刚南面的军队。

李世民率精锐骑兵攻击宋金刚,冲击他行阵的后部。

敌众大败,追打数十里。尉迟敬德,寻相率领残部八千人归降。

李世民仍旧命尉迟敬德统率,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军营混在一起。

屈突通害怕尉迟敬德发生叛变,以此向李世民请求不要让尉迟敬德领兵。

李世民道:“过去萧王对人推心置腹,使人都能尽力效命,现在委任尉迟敬德又何必疑惧。”

这时刘武周奔到突厥、汾二州又全部恢复了旧地。

李渊诏命就在军中加拜李世民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七月,李世民攻洛阳,破王世充,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共抗唐军。

洛阳城有一处御花园,李世民登高观察洛阳城。

这边上演了一则故事,单雄信发现李世民,则单骑提槊,想杀李世民。

刚巧尉迟恭正在附近洗马,得徐绩(后赐李姓)呼喊救主。

尉迟恭顾不得穿衣,只戴头盔,手执鞭,上身赤裸骑马去救。

尉迟恭与单雄信交手,单鞭夺槊,单雄信败退回洛阳城。

这便有了《隋唐演义中,尉迟恭单鞭夺槊,御花园救秦王的故事。

从武德三年至武德七年,李世民征战四方。

洛阳之战大破洛阳王,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军,击败刘黑闼。

李渊仅用了七年时间,基本统一了天下。除塑方郡梁国梁师都之外,其余尽归大唐。

由于李世民功高盖主,封无可封,李渊创造性的设立了一个职位:天策上将。

李世民凯旋归来,被特封为“天策上将”,开府三司设天策府。

武德八年,暂无战事,李世民设招贤馆,大招天下人才,入府为幕僚。

其中便有“房谋杜断”之称的两位能人,房玄龄和杜如晦。

然而到武德九年,天策府与太子府之间矛盾突然激化。表面上看是太子党与天策府之间的明争暗斗,实则是一个局。

这作局者正是唐高祖李渊,李渊在【唐史】中存在感不强。

这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有着极其大的关联。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

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

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

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部将杀了李元吉。

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

年号“贞观”,开启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登基仅22天,他这一生之中最大耻辱悄然降临。

突厥颉利可汉和突利小可汗起兵二十万,杀向大唐。

一路之上屠城灭村,攻破泾阳城,直逼大唐国都长安。

李世民收到战报时,急令尉迟恭前往泾阳。

尉迟恭只带着2万人马,一路急进,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

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

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杀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而突厥主力绕开泾阳,直逼长安。

公元626年,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突厥攻至距长安仅四十里,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

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汉对话。

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哈哈哈,唐娃,本可汗听闻兄弟家变故,本可汗作为长辈过问一下家事不为过吧?”

“你,大唐之事就不劳可汗费心了,朕自有决断。”

李世民一口回绝,入侵中原,突厥人还说的如此厚颜无耻,李世民那个气啊。

不久后唐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