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108章 十大帝王(十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刘彻自即位以来,就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

积极进取,征伐四方,力图实现王者无外,大一统的局面。

刘彻开疆拓土的用兵对象首先在南方,建元年间,刘彻两次出兵闽越。

都不战而胜,这令刘彻颇有成就感,坚定了他征伐四方的意志。

他派严助向反对出兵的淮南王刘安传达自己的意思:

强调“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

即汉朝是天下万国的宗主,具有征伐四方,扶危平乱的使命,其对外用兵的合法性也在于此。

刘彻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灭胡,即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他在建元年间,派张骞出使西域,试图与迁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结成军事同盟。

在后世看来,张骞出塞其历史意义不在对抗匈奴,而是开拓了“丝绸之路”。

使大汉与西域各部有了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与往来。

历史事实已证明一条永恒不变的道理,谁掌控西域谁便有拥有走向强盛的基础。

从汉朝开始至隋唐最强盛的时候,都是掌控西域的时期。

西汉宣帝,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二帝时期,隋唐时朝都是牢牢掌控西域并延伸到中亚地区。

这一段时间是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丢失了王朝快速灭亡,甚至连中兴的机会都没有。

但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扣押,逃脱后亦未能说服大月氏联合汉朝。

因此与大月氏结盟的计划没有实现,灭胡计划流产。

建元六年,匈奴又派人来汉朝要求和亲。

朝中分为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

经过一番争论,刘彻采纳了主和派的主张准备再对匈奴韬光养晦一段时间。

到了元光二年,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

试图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灭之。

刘彻批准但该计划因行动不周而没有成功,王恢下狱自杀。

此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更加频繁地入侵汉朝边塞。

主父偃,严安等刘彻近臣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以换取国家的稳定。

但刘彻并未对匈奴让步,而是果断提拔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从现在开始,朕要告诉匈奴人,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自元光六年以来,卫青等将领连年出塞,收复河套地区,建筑朔方城,使汉朝在对匈斗争中逐渐居于主动地位。

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右地,开拓河西走廊。

浑邪王部四万余人降汉,其后陆续设置四郡。

酒泉,张掖,武威,敦煌是霍去病取的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军隔绝了羌人和匈奴的往来,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发动“度幕”战役。

深入漠北大破匈奴,从此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

年轻霍去病,封狼居胥,达成武将成就最高峰。

历史上封狼居胥的,勒石燕然仅有四人。

他们是霍去病,窦宪,蓝玉,朱棣。其中朱棣是唯一以皇帝的身份做到封狼居胥的人。

由于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卫青也老矣。

对匈奴的战事告一段落后,刘彻又剑指其他方向继续开疆拓土。

刘彻派安国少,季终军等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兴内附。

但南越丞相吕嘉,不愿归汉,于翌年杀死南越王赵兴及其母汉女樛氏。

安国少,季终军等汉使亦遇害,刘彻遂派路博德,杨仆等发兵消灭南越。

设置南海等九郡,将今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中北部地区并入版图。

此后几年,又陆续平定西羌,卫氏朝鲜、西南夷等政权或民族将今青海东部将今青海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云贵高原等地并入版图。

元鼎四年,六月,汾阴出土宝鼎被认为是祥瑞之兆。

此后刘彻命令讨论封禅事宜,并在三年后完成封禅泰山的盛典。

改元元封,封禅泰山是治定功成的象征。

但刘彻并未停止用兵的步伐,还将兵锋移至更遥远的西域大宛。

于是有了太初年间,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经过数年苦战终于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而匈奴经过十余年休养,息士马习,射猎元气有所恢复再加上卫霍已死便拒绝按刘彻要求派太子入质汉朝。

重新成为汉朝边患。

刘彻对农业极为重视,其农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兴修水利:刘彻在位时期,是继战国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兴修水利的高潮。

关中兴建了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在西北边疆亦设置渠卒负责水利整治漕运治理黄河。

刘彻在位前期,河水连年决口于瓠子。

给沿岸百姓造成深重灾难。

元封元年,刘彻封禅泰山回来途中,亲临瓠子,下了死命令,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终于堵住了决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