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笫222章民族英雄录1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山作战,补给是第一生命,补给不济薛仁贵只能退出乌海,论钦陵这样便从容收复乌海,再陆续召集各部人马。

吐蕃最后集结的四十万大军,也是陆续增援而至。此战双方各自因势利导,避实就虚,攻击对方最薄弱的环节。

战术用兵都很高明,但吐蕃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兵力也占绝对优势,同时论钦陵及时借助了吐谷浑的力量,进行正确地战略部署,因此取得了最终胜利。

原计划薛仁贵安排郭待封携辎重据险而守,在薛仁贵击破敌军后再率辎重出发与薛仁贵汇合。

如果之前郭待封携辎重据险而守,遇敌人攻击可以凭借防御工事抵御敌人,支撑到薛仁贵回来夹击打败敌人。

那么敌军攻击郭待封时薛仁贵可以率部及时支援郭待封。

但是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行动提前率领粮草辎重出发,导致遇到吐蕃军攻击时薛仁贵正在前方作战无法来支援。

结果郭待封兵败逃跑,失去粮草辎重。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薛仁贵攻入乌海后难以再往前进攻。

一方面高原气候已经削弱唐军,另一方面继续前进的话,环境对唐军来说更加恶劣。

冰川雪域行军艰难,薛仁贵不可能在粮草辎重没到的情况下一直打到拉萨,乌海作战来不及回来救援。

论钦陵抓住郭待封犯此错误的机会,派大军击破郭待封部,唐军失去粮草辎重更加剧了高原反应。

薛仁贵只能率军退屯大非川,吐蕃大军来攻,唐军战败。不过鉴于唐军的战斗力,论钦陵与薛仁贵约和。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亦成为吐蕃别部。

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今新疆吐鲁番。

不久之后公元675年,唐重新控制西域安西四镇,以于阗国为毘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阇雄为毘沙都督。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和《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均有记载。

到了唐朝武周时期,反复争夺安西四镇,论钦陵要求唐朝武周女帝撤出安西,被武则天拒绝也无可奈何。

巜旧唐书》记载:

论钦陵乃请去安西四镇兵,仍索分十姓之地,则天竟不许之。

七世纪末,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余人。

双方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失败。

辛未,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上不许。

【资治通鉴】记载: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

唐朝长期控制西域安西超过120年,唐玄宗时期唐朝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

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即将取得了全面胜利,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

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

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吐蕃赞普向唐玄宗求和。”

天幕不仅介绍了薛仁贵的一生,也顺便透露了大唐未来的一些信息。

而大唐郭孝恪看完天幕内容,怒火攻心。

“哇!”一口鲜血喷出,吓得将军府内的人大喊大叫:

“传大夫,老将军吐血了。”

郭孝恪缓回劲来,说道:“我无事,去将那逆子叫来。”

“喏!”卫兵不敢违令,去叫郭待封。

约半刻钟,郭侍封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走进书房,开口道:“阿爷,我不服,凭什么?”

“混账东西,你还不知道错在哪?违抗军令,致大唐兵败,死罪也。”

这个时候郭孝恪还没有战死,郭待封还年轻。如今天幕曝光,郭侍封前程算是毁了。

天幕在讲完薛仁贵人生经历后,开始揭大唐太宗李世民的短。

“插播一段视频,在后世一千九百年后,都普遍认为李世民没杀过功臣,事实真如此吗?”林枫声音传出。

万界帝王们望向天幕,开始议论开了:

“众卿以为这唐皇可会杀功臣?”赢政问道。

“陛下,以天幕之言,尚未可知也。”冯劫说道。

“陛下何不观之,听之。”李斯说道。

“嗯,且听之,观之。”赢政点头道。

汉武帝不由得皱眉,他可是记得后世在评论区的言论的,只是天幕似乎有什么瓜要爆。

天幕中后世网友可不干了,开始怒怼:

“这主播真会玩,搞噱头,也没这样乱讲的吧?”

“就是嘛,历史上也只有四位皇帝没有杀过功臣。”

“李二算一个,祖龙大大一个,光武帝秀儿是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一个。”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士大夫共治,的确这样。”

林枫撇了撇嘴,利用双系统功能打出字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