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224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4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七)

此时,李怀光方才恐惧,李晟写信公开斥责他,让他打败朱泚立功赎罪。

李怀光不听又害怕李晟的袭击,于是逃奔河中。

不久,李晟兼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又兼京畿,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

这时,唐德宗欲西去成都,李晟却认为皇帝应留在梁汉之地以安天下人心。

公元784年四月,兴元元年李晟被加封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

当时,李晟与许多神策军将领的家属都在长安城中被朱泚当作人质。

有人提起此事,李晟流泪道:“怎么能顾惜自己的家庭呢?”

此外,李晟与部下一起同甘共苦。以忠义和情谊激发军心,全军始终没有怨言。

李晟领兵攻打长安通化门,叛军不敢出战。次日,李晟集合将领们询问如何攻取长安。

众将都要求先攻外城,然后扫清皇宫里的敌人。

李晟却认为叛军若设伏兵与我巷战,居民会喧闹溃散,叛贼的精锐士兵集中在皇苑中,直接进攻这里是挖他的心腹要害,想逃跑都来不及。

于是从东渭桥移营到光泰门,以大军直逼都城,大败朱泚部将张庭芝,李希倩。

经过激战,长安城收复,朱泚率领败兵逃离长安,李晟派遣兵马使田子奇追击。

其余叛军相继投降,李晟驻军在含元殿前住,在右金吾卫驻所住在右金吾卫驻所并命长安万年县令分头慰问居民,军队秋毫无犯。

次日,李晟屯兵安国寺,斩杀跟随朱泚叛乱的人。表彰坚贞不屈者并要求赦免被迫从贼的人,捷报传到梁州,德宗流泪不止。

封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实封一千户。德宗在东渭桥为李晟立纪功碑,亲自撰写碑文又命皇太子录下碑文副本赐给李晟。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

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泾州。于是,德宗命李晟兼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进驻泾州。

适逢韩滉去世而执政的张延赏又与李晟不和,多次在德宗面前进行诋毁,认为不能让李晟久握兵权。

并推荐刘玄佐,李抱真主持西北边事,让他们立功来压制李晟。德宗竟然采纳了张延赏的意见削去李晟的兵权。

如此昏馈之举,使大唐彻底失去重回盛世的机会。

二十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年?而这二十年时间吐蕃休养生息卷土重来!

李晟再度起用时,年逾古稀,再也无法亲自上阵杀敌,只能出谋划策。

最后于贞元九年,病逝。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

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后世角度去看唐史,太多遗憾了。

李晟滔天功绩却被遗忘的顶级名将,于谦为大明再谋200年江山相比较,于谦是大明朝续命之臣。

可是于谦和李晟比起来呀还稍逊一筹,李晟救国家于水火,挽社稷之将倾,护大唐之一统。

在李晟38岁的时候,唐德宗正在奉天瑟瑟发抖。换成任何朝代史书上都会说天下大乱,甚至会说唐皇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而天下节度使每一个都心怀鬼胎,坐拥重兵都不肯救援。此时的唐王朝可谓是一盘散沙,东汉末年也不过如此。

如果这个时候李晟自领一军脱离唐王朝的掌控绝对是能够打下最大的地盘,并且自立称帝但是李晟没有。

有能力反叛的人没有反叛就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李晟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攻克京师,班师回朝,请唐德宗做到龙椅之上。

此等功绩古往今来有几人可以做到?唐王朝在分崩离析的时候遇到了李晟是上天垂怜!

李晟也没有辜负历史交给他的重担,再一次将维持了唐王朝的统一,40岁李晟就占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唐皇给高官俸禄,改封西平郡王,行营副元帅,掌管天下兵马。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晟是有着雄心壮志的,李晟从自己的祖辈那里听到唐玄宗时期大唐军队兵临天下的时候,就想重振当时的雄风。

并且李晟是完全有能力带领唐军恢复大唐盛世的,是完全有能力将唐军带领到香山寺战役之前的鼎盛时期的。

自古君王都害怕功高震主,李晟此时可不叫功高震主了,相当于再创了一个大唐王朝。

天下都是由李晟打过来的,此时,李晟只需要黄袍加身就可以早赵匡胤一步。

所以唐德宗坐立不安,只能听信谗言,庸主配不上李晟的才华。

唐德宗直接给李晟放了二十年的长假,二十年之内没有人知道李晟是怎么度过的。

等到李晟再次被任命的时候已经60岁了,德宗册封李晟为太尉,中书令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天下的军权。

可是时代已经变了,这已经不是属于李晟的时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