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235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5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八)

父亲李楷洛更病故在抗击吐蕃前线,忠烈家风熏陶长大的李光弼武艺精,性子却沉稳。

还有个特殊爱好酷爱读《汉书》,以他自己话说每逢想念父亲就去翻《汉书》。

读到书中忠良,仿佛父亲就在眼前。一生忠义信仰,就是这般字字句句读到心头扎根。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契丹族,唐朝中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周时自契丹来降,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

李光弼自幼为人沉稳,严毅,擅长骑射,喜读《汉书》。

治军极严兼有谋略,他少年即入军旅,任左卫亲府左郎将。

在为父守丧时,他严遵礼法。至天宝初年,李光弼升迁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

天宝五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兵马使并充任赤水军使。

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即使是宿将所受的礼遇也不能与他相比。

当时的李光弼已在边镇声名鹊起,称为名将。王忠嗣曾说:“光弼必居我位。”

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云麾将军”。更成了出名老实人,多年来认认真真打仗,从不主动攀高枝,吃苦受累也不少。

其主要战绩有:天宝十四年,率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先后收复常山,九门,赵郡等地。五月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进围博陵,军威大振。

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至德二年二月,蔡希德等率众十万进攻北都太原。

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

当敌攻城时,用发石机发巨石猛击并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

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敌七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

乾元二年,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与郭子仪等围攻安庆绪。

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

随后伺机作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

上元二年,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

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为安史之乱的最终平定奠定基础,后又派兵至浙东镇压袁晁起义。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李光弼足智多谋,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

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名将。

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

上元二年,因宦官牵制再攻洛阳无功。改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

宝应元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安史之乱平定后,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

因此愧恨成疾,最终于广德二年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世称“李临淮,李武穆”。着有兵书《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今已佚。全唐文,录有其文。”

天幕讲述完李光弼生平,暂时停顿。好让万界古人能缓一缓,思考思考。

天幕约一刻钟,再次响起声音:“盘点下一位人物,此人说他名相,又有些污点。

郭元振本名郭震,字元振,以字行。唐高宗咸亨四年,年仅十八岁的郭元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县县尉。

在任内郭元振常做些违法之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百姓对他非常厌恶并深以为苦。

至少到长寿二年为止,郭元振还在通泉县任上。

后来武周皇帝武则天得知此事,将郭元振召入京城,准备将他治罪。

却在与他交谈之后,发现他才华横溢,便索要他的文章。

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宝剑篇】呈上,武则天大加赞赏。让学士李峤等人进行传阅,并任命他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后又进封奉宸监丞。

郭元振出身太原郭氏,十六岁为太学生。唐万岁通天元年,夷夏畏慕出使吐蕃。

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神龙年间,历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迁兵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

先天元年,为朔方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城。

翌年六月,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七月,助唐玄宗诛太平公主,封代国公。

任凉州都督五年间,凉州城连年丰收,军队屯田所得粮可支用数十年。

民间生产恢复也很快,粮食价格陡然降低,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出现了【牛羊被野,路不拾遗】的局面。

一直对凉州城虎视眈眈的突厥,吐蕃二族得知郭元振的政绩也敬畏他的神威,数年不敢进犯。

郭元振着有《论去镇疏》,《离间钦陵疏》,《论阙啜忠节疏》等。

颇具见解,另有《(定远安边策》三卷,已佚。

郭元振身为名将,守边多年,但与众不同的是很少出兵作战。

所以也无显赫武功,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经营,安抚。故能使唐朝与边疆各族能相安自守。

同时他还拓展了疆域,巩固了边防,武纬文经。

同时他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能化干戈为玉帛。

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对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郭元振这匹千里马,因武则天这位伯乐而登上属于他的舞台,但又因功高震主险些死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上。

或许我们曾感叹盛世大唐,却不知李隆基是双重性格与猜忌心很重的人。

郭元振只是权力与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晚年忧闷而死便是明证。”

天幕讲完,万界沉寂,与往日不同,郭元振的解说很难给出答案,万界古人皆明白天幕之言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