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243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十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十六)

而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

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的说:“官家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

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为兵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渊的过错本应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他交结宦官,赵构只免了他枢密使的职位,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而没有作其他严厉的处分。激起许多军官及士大夫的不满。

3月26日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

这次兵变是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转折点,兵变打击了主张和支持皇帝南逃的投降派势力。它表明妥协逃跑不得人心,标志着人民抗金力量的兴起。

兵变促使南宋政权进行政治整顿,苗刘之变是构成赵构最终收缴兵权,向金人妥协求和的一个因素。

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这次的政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加强了他这番心理。

使赵构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一个王朝若无贤能的太后,国势必危,宋朝赵构之母的愚蠢,不甘当傀儡联系韩世忠等将平叛,最后使宋朝失去北伐良机,而让投降派再次占据主动。

此时的宋朝就该放弃皇帝之权,先实现北伐成功之后再收兵权才是上策。”

天幕在这暂时停顿,让万界观看天幕的古人缓口气。

而宋朝的皇帝们差嗝屁了,后面天幕中后世网友之言更损,导致宋哲宗位面上宋哲宗将赵佶连同相关的人全杀了。

而天幕片刻之后又继续讲韩世忠之事:

“黄天荡大战是宋建炎四年,金天会九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东西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着名水战。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第三次南下深入长江地区,攻破建康直逼临安。

宋高宗赵构南逃至明州,第二年正月金军攻明州,赵构乘船入海逃向温州,金军尾追不舍。

幸赖南宋水军将领张公裕率部在台州附近海面阻击,使高宗得以幸免于难。

此时,江南各地军民到处集结于山寨,水寨,打击金军,使其处处受到威胁。

在大肆掳掠后于二月被迫北撤,公元1129年冬,金太宗完颜晟以完颜宗弼为统帅率军号称10万南下攻宋。

十一月,宗弼军自马家渡渡江,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为避其锋自镇江引军退守江阴军。

宗弼迫降建康后,迅速挥师南下奔袭临安。

韩世忠料金军孤军深入,难以久据。遂将其军分为三部,前军驻通惠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大治海船,操练水战,俟机北上截击金军归师。

公元1130年正月,韩世忠为隐蔽企图,亲至秀州过上元节。

张灯结彩,歌舞欢庆。旋乘金军不备,率军8000人,战船百余艘急趋镇江。

二月十三日,完颜宗弼获悉,恐归路被截率军自临安沿运河北上,企图由镇江渡江北归。

镇江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西临建康,北枕长江。东西有焦金二山,可控附近江面。

三月十五日,宗弼引军抵达镇江。韩世忠军已先机控制金山,焦山等有利地形。严密封锁沿江渡口并用破船堵塞运河入江口,切断金军退路。

战前,韩世忠料金军必遣将至运河入江口的银山龙王庙观察宋军阵势。遂命部将苏德率兵伏于庙中;另以兵伏于山下江岸,约定待金军入庙后,击鼓为号。

江岸伏兵先起断其退路,庙内伏兵继出,前后夹击,以生擒其将。

完颜宗弼果亲率四骑登上银山,由于庙内伏兵先出,山下伏兵未及断后,仅俘其随从二人,宗弼纵骑逃回。

此后,宋金双方舟师在金山脚下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艨艟指挥水师迎战金军,其妻梁氏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士气倍增。

击败金将斜卯阿里,韩常等所率舟师歼其200余人。宗弼向韩世忠表示愿尽还所掠人畜,财物并献名马,以求借道渡江被严词拒绝。

遂率船队沿长江南岸西上,另寻渡江之路。

韩世忠则率水师沿北岸堵截并出余艘轻舟进逼南岸,金军不谙长江水道在宋军追击下仓促驶入建康东北死水港黄天荡。

韩世忠命船队封锁荡内唯一入江水道并针对金军多操轻舟的特点令工匠赶制大批铁绳,铁钩。

待金军轻舟自黄天荡冲出,即以海船分两路夹击,命骁健军士抛掷铁钩将其拖翻。

宗弼再次求韩世忠借道,韩世忠严正答复:“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

金元帅左监军完颜昌为接应宗弼军渡江北归,遣部将移剌古率军自天长南下时移剌古军进围扬州,被宋守军击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