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244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十七)

“第四十六位:抗击金军,保全蜀地,涪王吴玠。

吴玠,德顺军陇干县人,中国两宋之际抗金名将。吴玠少时沉毅,崇尚气节,善于骑射通晓兵法。

最初以良家子从军泾原路与西夏作战,渐升至队将,随军进讨方腊起义。

击退西夏对怀德军的进攻又晋升泾原第二副将。

建炎二年,金军入陕西,吴玠在泾原统制官曲端指挥下,在清溪岭击败金军,大振宋军士气。

后受宣抚处置使张浚赏识,升为统制。建炎四年,进兵收复永兴军,受任为权永兴军经略使。

同年,在张浚指挥下参与富平之战。战后与其弟吴璘收拢散兵并在次年的和尚原之战中先破金将没立,乌鲁,折合等又大破金帅完颜宗弼所部重兵,获空前胜利。

因功建节,拜镇西军节度使,此后在饶风关,仙人关一带与金军对垒十年并策应岳飞北伐。

官至保平靖南两镇节度使,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绍兴九年病逝于仙人关。

时年四十七岁,获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吴玠长期镇守四川,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他汰冗员,节浮费,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

“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氏兄弟先后镇守川蜀数十年,史家赞其“绥辑人民,辅宁国家,可谓悉心以勤其事者。”

大宋历史上那些杰出的军事将领似乎总是以组团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杨家将,呼家将,折家军,种家军,岳家军等等皆是将才辈出。

南宋初年的抗金战场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韩世忠为代表的江淮战场,二是以岳飞为代表的中原战场,三是以吴玠,吴磷兄弟为代表的西北战场。

金人自侵宋以来,所向披靡,骄气横溢及与吴玠交锋首次败,北恼羞成怒誓以重兵打击吴玠挽回颜面。

南宋吴玠和尚原之战经过

南宋时期,金国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原大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吴玠将军挺身而出,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战役——和尚原之战。

吴玠深知和尚原地势险要,是抵御国进攻的重要据点。他亲自勘察地形,周密部署兵力,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金国军队在连续的强攻之下,无法逾越这一屏障。吴玠率领的南宋军队则凭借有利地形和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金军的进攻。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和别将乌鲁折合相约分别带兵由凤翔阶州和成州出散关,会攻和尚原。乌鲁折合先至,立营北山挑战吴玠。

吴玠命诸将严阵以待,轮番作战。交替休息,金人皆骑兵,路窄石多,马队不能发挥作用被迫弃马步战,遂遭大败。

移砦黄牛,时值五月,忽起大风雨,下雹,金军狼狈而遁。

吴玠的战绩绝不在岳飞,韩世忠之下,同时是南宋的猛将。

之所以名声没有其他两位大,与其所在的战场及对手有关。

另外吴玠作战上多半以防守为主,很少主动出现,这是其名声没有岳飞,韩世忠那样响亮,却是金兀术的噩梦。

第四十七位:讨伐西夏,抗击金军,武穆将军刘錡。

第四十八位:大破西夏,屡败金军,顺惠王李显忠。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南宋初年名将,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

刘锜自少随父征战,宋徽宗时为合门祗候,南宋建立后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颇着威名。

之后,受名臣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又扈从宋高宗,两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

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知荆南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

但因老病而无功,绍兴三十二年刘锜去世,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武穆”。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赠太子太保,着有【清溪诗集】,今已佚。

全宋诗录其诗七首,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

有儒将风度,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宋史】称与韩世忠,岳飞并为名将。

【顺昌之战】绍兴十年,按完颜昌和秦桧的第一次绍兴议和,金人归还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

刘锜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节制所部八字军三万七千人出发。

五月,还未至顺昌,离顺昌三百里处时,金兀术已经撕毁和约,重新开战向南宋大举侵犯。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

在这场战役中刘锜以区区两万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堪称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顺昌,因此历史上称之为顺昌之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