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五胡屠夫 > 第165章 太行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院内传来小胖子刘魁的哭喊声音,刘宁听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抬起头来向院内望去。

“走,我们到外面再说!”

冉闵并不想让刘宁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于是大步向外面走去,边走边问道: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么慌张?”

刘宁听罢,连忙跟在冉闵的身后,说道:

“并州刺史张平传来消息,说刘务桓带领1万名匈奴将士和拓跋鲜卑将士穿过绛北大峡谷,准备借道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向天井关进发。”

冉闵听后,心中一惊。

天井关是太行陉上的一座关卡,而太行陉则是太行八陉由西向东的第二陉。

在没有“太行八陉”这个说法之前,太行陉被称之为太行道。

太行道北起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南接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崇山峻岭之间,山道如丝,蜿蜒盘绕,犹如羊肠,是着名的兵家要地和商旅通衢。

秦昭王四十四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从河东地区(今山西省运城市),穿越轵道,攻伐韩国的野王城。

而后,又派兵阻断了太行道,断绝了韩国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与国都(现河南省新郑市)之间的联系,使得上党郡成为一块飞地。

但是,韩国并不想将上党之地交给秦国,于是便送于了赵国,由此引发了着名的长平之战。

随后,数十万将士从野王出发,经太行道北上,开赴长平战场,最终坑杀了赵军40余万将士。

此战之后,秦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并为秦始皇后来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井关位于太行道上,建立于西汉时期,乃是天下名关,自古有“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的说法。

占据了天井关,便可完全截断太行道,断绝上党地区与野王之间的联系。

但是,若是让对方占领了天井关,那么慕容鲜卑将士、拓跋鲜卑将士和匈奴将士以及秦国将士就可能沿着太行道而下,直接进攻野王。

如此,自己可就危险了。

冉闵停住脚步,扭头看向刘宁,又问:“后来呢?”

刘宁又道:“张平一边设计拖住刘务桓,一边派人向野王通报,让我们早做准备,提前守住天井关。”

冉闵点了点头,对刘宁说道:“右贤王,今后这轵关我就交给你和左贤王(刘俊)二人了。

在此期间,你们万万不可外出作战,即便是对方万般辱骂,你们也切切不可外出。

你们只要能守住轵关,那么慕容鲜卑除非长了翅膀,否则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越过轵关的。”

刘宁听后,神色严肃,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臣即便战死,也要为陛下守住轵关。”

冉闵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以后再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战死的话,让人觉得晦气。

轵关三面环水,背靠太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不是那么好攻克的。

只要你们闭关不出,即便对方有上万人马,也奈何不得。”

冉闵倒不怕慕容鲜卑将士主动攻城,就怕刘宁一时激动,带兵出城作战。

刘宁听懂了冉闵的意思,于是又道:“请陛下放心,我不会冒然出城的。”

冉闵听罢,这才放心。

由于时间紧迫,冉闵也来不及与雪晴和刘俊等人告别,于是骑上战马,便向野王城驶去。

墨龙不愧为一匹千里马,脚力悠长,至黄昏时分,已到达野王城中。

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南临黄河,北靠太行,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野王城位于沁河的西岸,城高五丈,长宽各有两里之地。

沁水绕城而过,将士们挖掘壕沟,引来沁水,作为护城河,使得野王城更加易守难攻。

野王城中,申道生带领的500名骑兵早已准备完毕。

将士们个个身骑战马,头戴皮帽,身披马皮外套,手戴皮套,双脚穿皮靴,双腿上裹有护腿。

将士们见到冉闵到来,一个个顿时神情大振,眼神之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拜之情。

这500将士可是在轵关之上亲眼看见冉闵大杀四方的。

此时,蒋干和崔通二人上前。

蒋干对冉闵报告道:“陛下,人马已经准备完毕,将士们先行携带了七日份的干粮,稍后我们还会为将士们送去粮食的。”

蒋干毕竟是冉魏王朝的大将军,作战多年,经验丰富,在冉闵未到达野王之前,便已经将出征所有的工作准备地妥妥当当。

冉闵点了点头,问道:“为张平准备的礼物如何呢?”

蒋干一挥手,一名将士上前,手中捧着一个长条形的方盒。

蒋干接过方盒,而后打开,里面平放着一把带鞘的金刀,金光闪闪。

冉闵认识此物,此物原是后赵皇帝石勒的随身宝刀,后来石勒的侄子石虎篡权夺位之后,又据为己有,经常挂在腰间。

也可以说,这把金刀是除去传国玺印之外,可以象征石氏皇权的代表物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