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繁华一梦四十年 > 第67章 洋人用孩子做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比如马福音告诉他,他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球,日出日落是因为这个球在围着太阳转。这就和李壮从小所知的天圆地方相违背了,但是直觉告诉他,马福音说的是对的。

马福音还说过雨是怎么来的。说云就是水蒸气积累在一起,水蒸气多了就结成水滴,然后再掉下来就是雨了。云上面没有雷公电母雨神。

李壮还很嘴贱的说马福音是个学究,不是神父,不跟他讲那些神神怪怪反倒是跟他讲这个原理,那个理论。马福音会很严肃的告诉他,天主圣子是一种信仰,但不是生活。

这段时间老百姓和天主堂气氛有些紧张,但李壮还有那么多产业,他的精力可不会浪费在朝廷怎么去解决和欧罗巴的宗教矛盾上。盐场拖拖拉拉改造了这么多年,十里铺盐垣也三天两头到李壮友堂井灶去了解情况,现在看样子是不能再拖下去。到底要不要顺应盐道满井满灶的生产呢?

这段时间也没跟老朋友们聊天,不知道他们的盐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这一天上午,李壮让秘书室小秘书去请了古老板和周老板、田老板到青云客栈小包厢喝茶,张老板和胡大老板有事不在十里铺就没有过来。结果李壮一问才知道,他们很多盐场现在都恢复满井满灶生产了,包括四兄弟堂现在都在全产能在生产。

古老板他们说,现在全产能生产也不是说盐巴市场变好了,而是这几年他们减产能,但十里铺盐巴的传统销售区的老百姓其实还是有盐吃。他们这样搞最后便宜的反而是做海盐的那帮盐商。朝廷反正现在总得盐税还是有那么多,因为只要天下百姓吃盐量在那里,你少卖人家海盐就多卖,你不愿意多缴税银去挣那份银子,人家海盐盐商愿意。

李壮听到这些也是连呼还好,叫了几个老朋友过来说这些,不然他还是会一根筋的继续跟十里铺盐垣在哪里拖延。要说呢也是怪李壮自己这几年真的没怎么关注盐场了,以至于对于盐巴产业的最新消息失去了渠道,原因吗自然是现在盐场收益对于李壮友堂总体来讲太小了。不过这不是理由,既然你还在这个行业里,就不应该不关注它,因为你的手下还有那么多工人靠这个行业吃饭。

接下来,李壮吩咐王三友全力恢复盐场产能。他也想明白了,不能为了让朝廷损失自己那些盐税,自己也就不去挣那一份利润了。两败俱伤可不是做生意的方式。

七月初,李壮友堂又恢复到了日产百石以上的产量。

三娃子听到李壮让他全力生产的时候他都快哭了。他掌管盐场后,盐场从李壮产业的老大位置,逐渐落到老二、老三,现在每年都是老幺,他这个心情还真是一言难尽。但面对发小和东家的决定,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服从照做。总之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这几年鸡巴都闲得发霉了。现在李壮让盐场重新全力生产,虽然即便这样,盐场在李壮产业里创造利润的排位估计也没什么变化,但总归他和盐场工人们还是有事情可忙了呀。

盐场的事情安排下去以后,李壮接下来又开始关注起松林村和土山村的庄稼来。现在正是豆子和高粱结子灌浆的关键时期,但这几天天天都是阴雨天气可不利于庄稼的生长。

松林村和土山村的高粱、大豆、胡豆现在对于李壮来讲非常重要,他的酒坊和酿造坊大部分原料都来源于此。因此这几天的阴雨天气把李壮也搞的焦躁不安了。

这天一大早,李壮看昨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很不放心,就叫上在家的朱小山带着几个马帮队员一起赶往了土山村。一行人冒雨到了土山村,在大豆田和高粱地里,李壮都看到了大量积水。这可是要命了,李壮赶紧让过来陪同的牛二去组织在家的所有男女青壮年过来挖沟排水。

这么多年种植高粱、大豆,李壮当然知道这两种作物在灌浆期长期淹水的后果是什么。但这些长工们不一定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一定上心。李壮心里有怒火,但这时候却发不出来,只能先抢救庄稼要紧。

土山村上百人很快就在牛二的组织下开始了挖沟排水。懒得去管其他长工,李壮只能给牛二下死命令,让他确保高粱大豆接下来不能被淹,否则今年红包奖励他就不想要了。他则马上要赶去松林村,那里的地势更低,庄稼更容易被淹。

果不其然,李壮和朱小山几人到松林村时,看到的就是大片大豆田和高粱地被水泡着的场景。不过令他欣慰的的是,还没去镇上上班的朱小河,还有朱立春、王大牛、朱立秋等人已经组织长工佃户们挖沟排水有一段时间了。看来,朱小河这个兼职村正做得还不错。

朱立秋告诉他,野湖那边没什么问题,出水口那里栅栏很高很宽很牢靠,不影响野湖排水,鱼也跑不出去。养猪场、养羊场、养鸡鸭鹅的地方也不会受到暴雨影响。唯一有可能滑坡的断崖那里前几天已经挖好了流向山的另一边的排水渠,断崖下的那些猪圈已经把猪都转移到新修的大养猪场去了。李壮听了这才放心,看来还是老一批跟着他的人会帮他多考虑点问题啊。

这一天,李大老板满身泥浆回到十里铺李府已经是晚上七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