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繁华一梦四十年 > 第120章 产业梳理谋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尔上次回到香港八月份。那一次,他直接采购了六十万英镑的货物。本来他是准备采购五十万英镑货物的,但他把采购清单交给青云公司销售部时,销售部人员告诉他,因为青云公司原材料成本大增,给他们的批发价要提高两成。青云公司的商品太好卖了,夏尔也没介意两成提价,只是央求赊欠十万英镑的货。销售部员工和陈阿林、王三友不好做主,只好反馈给了李壮,李壮同意了赊欠。从夏尔的前两次采购来看,他的资本是五倍五倍往上翻的。李壮相信夏尔下次回来,他的身家就会超过三百万英镑了。青云公司可是夏尔的摇钱树,相信让他去帮忙带些人过来他不会拒绝。

马福音听李壮说可以帮忙,也很意动。不过他妻子独立性很强,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妻子孩子们会不会愿意到华夏生活。最后他只能说写封信让李壮给夏尔带过去,麻烦夏尔帮忙找到他的家人,如果他们愿意过来就带过来,如果不愿意就算了。上次去上海,马福音从他在上海开商行的朋友那里得知,自己妻子在国内过得还不错。马福音也不清楚现在妻子的想法,这么多年他不在国内,他也感觉对家人有所亏欠,所以对于妻子做出任何决定其实他都能理解。想到家人,马福音一时间倒是显得有些落寞。

李壮看马福音神色黯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这是人家的家事,李壮只是提建议,帮帮忙而已,其他也不好说什么。

冬月下旬李壮相对来说就比较清闲了,但他并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工坊的管事和工人们向他提出的自己养殖与种植原材料的建议他倒是听进去了。朱小山和朱小江都对李壮提过,现在其实从周边府县、云贵大规模购买牛马骡驴并不容易,购买高粱、稻谷这类粮食就更难了。为此,李壮专门召集朱小江、王大、王二、牛二等人,他们一同在土山村、松林村、大王山新村、野湖等地转悠了好几天,最后他们规划出在几处地方建立养殖场。

土山村因为离十里铺比较近,物资运输相对容易,李壮就决定在土山村搞一个能同时养两千头猪的养猪场。这样运动酒糟等猪饲料就会比较容易,猪出栏运到肉干工坊宰杀也轻松一些。

松林村因为河边有较大的草地,李壮决定在河边建一个养马场。以后就在这里养殖和繁育马、驴、骡子。不过李壮叮嘱朱小江,一定要把卫生工作做好,千万不能让牲畜屎尿污染了小河。这条河包括它最后汇入的富安河,是河边上很多村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水。大王山新村因为水源问题,不适合搞养殖和再扩大种植规模,就先这样子吧。不过松林村养马场和野湖那边准备扩大的鸡、鸭、鹅、兔子、山羊几个养殖场,就需要大王山新村腾出人手前去干活了。

其实大王山新村现在的人口结构非常好,上千人的村子,除了婴幼儿和学生,其他都是劳动力,真正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只有个别。因为整个村子都是流民组成,而身体条件没那么好的,在当流民时基本上就被老天淘汰了。所以能活下来的人,经过了几年的调养,身体早就养好了。他们这几年虽然干活也累,但至少衣食无忧。别说跟当流民时相比,就是和原来他们在老家还没遭灾时相比,现在他们都可以说是在享福了。

不过大王山新村其实平常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很少,这些在安家大王山新村后成长起来的流民后代,现在大多数都在李壮友堂几个工坊、客栈酒楼、民团等地工作。只有过年、过节、周末等日子这些年轻人才会回村子。不光是大王山新村,就是松林村、土山村现在干农活的主要力量也是最少四十岁往上的人。

这几个村子在朱小河调往香港后,现在是朱小江在管理。牛二因为负责民团日常训练,常驻大王山的民团军营,有时候也会协助朱小江处理村子里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在农忙时,带民团兄弟们帮着村子里的村民们干活。不过民团兄弟们谁也不敢抱怨,谁敢抱怨,说不定他爹娘就会跳出来教他做人。现在谁不知道外面的局势,自家能在李老板的护佑下衣食无忧,安稳的过日子,自家要懂得感恩。给村子干活就是为了自家做事,还敢抱怨,我看你是忘了本了。

民团的兄弟们自然不是抱怨干活,也不是不懂感恩,他们只是太羡慕那些去香港的兄弟而已。那些人探亲回十里铺,一个个都油光水滑的,谈吐气质也变了,他们也想这样啊。李壮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他告诉朱小山,一定要做好兄弟们的思想工作。同时,李壮还制定出了十里铺民团和香港奔马保安公司人员轮换制度。十里铺民团六个百人队和香港奔马保安公司四个百人队,除了特殊岗位,所有人两年一轮换。两边也同时在执行三十岁退役制度。朱小山有时会骂那些抱怨的民团兄弟,保安公司的兄弟们背井离乡,也不能让家人迁往香港,那有他们在十里铺方便,周末和节假日随便就可以回家和爹娘婆娘儿女相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