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繁华一梦四十年 > 第135章 十里铺终成故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筑公司今年确实风光了一把,李壮一家到香港的时候,查理大街的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了,现在就剩下一条巷子的花园项目还有点尾子。目前建筑公司主要人员都在两栋办公楼那里。等两栋楼修好,东光巷的学校和公园施工也将开始。

两栋办公楼都是八层高,连带大院子,保安公司大楼占地面积在十亩左右,其中操场面积就有六亩左右。建筑公司和餐饮公司的办公楼跟保安公司办公楼一样,但院子就小了许多,只有两亩左右大小。

这两栋八层高的大楼现在成了查理大街的地标建筑,虽然只完成了主体建筑,还在进行内外装饰,但每天都有不少人专门到飞鹅巷和东光巷去看这两栋大楼。这倒是又给两条巷子的商户们带来了不少生意。

现在据说就连维多利亚城那边都有不少人喜欢到查理大街这边来逛街买东西。这边宽敞干净的街道和铺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良好的治安,方便的公共设施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理由。

那些在这里买了房子和铺面的人现在是高兴惨了,李启东告诉李壮,现在东光巷、飞鹅巷那些套房价格已经翻番了,商铺价格更是差不多翻了两番。不过,人都心理很奇怪,价格越往上涨,反而越没有人卖。

有一天李壮去医院碰到了潘杰夫,潘院长告诉李壮,他在飞鹅巷买的商铺居然有人给他出了六千港元。要知道当时买的时候,飞鹅巷商铺的市价才一千五百港元,李壮做主给内部人员优惠,他实际上只用了一千三百五十港元就买到了商铺。这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没想到就上涨了这么多。不过这也从侧面看出了改造后的查理大街现在的人气是多么的旺盛。

现在九龙城这边好几个大街的执政都已经和李启东接触上了,他们希望禄氏建筑公司把那些街道也给改造一下。李壮早就给李启东放开了权力,因此禄氏建筑公司在查理大街这边的工程完工后,立马就会启动那些已经签订了契约的街道改造工程。李启东告诉李壮,目前手中的工程至少能让建筑公司干三年,每年最少也有一百五十万港元的销售额。

李壮回到香港后,他的行程立马又被排满了。又快到年底了,太平绅士的社会关爱活动又将展开,各种拍卖李老板也喜欢,执政部门的各种会议他该参加的又要参加。青云公司办公室给李壮配备了三个专职秘书负责协调他的行程。

尽管李壮已经和秘书们讲了,能安排其他人参加的会议或者活动,尽量安排其他人参加。但即便这样,李壮几乎也每天都是马不停蹄。李壮实际上白天基本上没时间管自己产业的事,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听于青云和禄蒙灵讲青云公司和建筑公司、餐饮公司以及十里铺那边的事情。如果自家产业那些负责人有事要找李壮,也只能安排在晚上到石硖尾西村的家里去找他。

现在生意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于青云和禄蒙灵在管,但李壮发觉自己每天都还是忙忙碌碌的。关键是,他的这些忙碌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又是碌碌无为。

后来,李壮一看这样不行,他基本上没时间陪家人和思考产业的事,于是就给秘书们定下一条规矩,每个礼拜日他必须要空出了陪家人,另外每个礼拜他还要至少空出一天时间来自由安排。此外就是相关部门的会议,尽量能推脱就推脱,实在推不了就让王三友、陈阿林、李启东、朱小河、朱小峰等人去参加。

李壮还详细给三个秘书说明了哪些活动是可以推脱的,哪些会议是可以让其他人参加的,哪些邀请是不必去的。李壮给三个秘书上了课以后,他才得到了喘息的时间。不过,各种拍卖会他没有让秘书们推脱,他现在就喜欢参加各种拍卖会。老爷子现在也很鼓励他多买一些古董回家。因为这些古董可以让人增长见识,而见识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行业任何人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文化来支撑!

老爷子到了香港后,本来一开始也是住在石硖尾西村四合院的。但自从一个礼拜天到摩理臣山房子里看到那些买回来的文物、古董等宝贝后,他就干脆住在那边了。现在,老爷子每天都沉醉在那些古董字画、文物器具的研究当中。他还从禄蒙灵那里要去了那些字画修复保养类的书籍。就连过年的时候,老爷子也不愿意离开这边,最后李壮他们只能在摩理臣山这边房子里陪老爷子一起过了年。不过其实这样过年还更有意思,一家人一起做饭,一起守岁。

现在,只要是礼拜天,李壮到摩理臣山都能看到老爷子和禄蒙灵、李小灵、李小云一起在整理研究那些字画。有时候其他几个男孩子也会参与,不过他们性子现在还沉稳不下来,一般坐不了半个小时就会跑出去。他们哥儿仨要么是去爬山,要么就去骑马。

于青云礼拜天过来一般就是给老爷子做做饭、洗洗衣服、整理整理老爷子的房间。因为这边房子里面东西的特殊性,这边现在没有安排佣人。老爷子在这边的时候都是保安公司朱小丘他们在照顾,不过要指望一群大男人照顾好老人的起居要求就不能那么高了。

今天老爷子他们在研究的是一幅绢画,这幅绢画是着名的《洛神赋图》,从题跋和用印来看,这是一幅宋时临摹画,而它临摹的也是临摹画。因为题跋上写明了:大宋元佑三年河间李临顾恺之王献之之洛神赋图唐清河崔临本。

这幅画李壮记得也是在佳士得公司的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好像只花了三百英镑。这幅画的原画虽然很有名,但它是临摹本的临摹本,很多人就没那么有兴趣了,当时的起拍价也只有两百英镑。李壮只是觉得这幅画从宋朝传下来也不容易,就报了一个三百英镑的价格,没想到他就买下来了。

老爷子和李小灵他们讲解这幅画也不是讲画的本身,而是讲曹子建的《洛神赋》。家里这几个孩子都很聪明,但他们以前一直重点学习的都是数学、几何、物理学、天文学之类,传统的诗、辞、歌、赋、四书、五经之类其实学得不多,老爷子这是抓住机会在给他们补课呢。

李壮坐在客厅另一边,手里翻着一本《鲁班经》,心思却飞回十里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