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繁华一梦四十年 > 第143章 战力强就该解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里铺的袍哥会和哥佬会跟其他地方的袍哥会和哥佬会有关联,但也是独立的,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现在这两个最大的帮会实际上明面上一家是十里铺最大的镖局、一家是十里铺最大的马帮。十里铺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商号,他们生意不要太好,每天挣钱都来不及谁还会去走好勇斗狠、欺压抢劫的路子。

十里铺火帮实际上就是挑夫们组织起来的一个帮派,他们组织起来的目的就是统一挑担运输价格,帮兄弟们和商号老板们谈判价格之类。火帮兄弟们都是挑夫,干活的时候浑身蒸汽氤氲、大汗淋漓,像被火烤一样,因此取名火帮。水帮就是富安河那些独立的歪脑壳船船主和船工们组织起来的帮派,和火帮组织起来的功能类似。水帮和火帮很多时候要合作,关系比较亲密。

红帮最早是十里铺各类屠宰匠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帮派,名字跟血液相关。后来很多粮商、布商以及其他小商小贩也加入了进去,帮派名字的含义就变成了生意红火的帮派。红帮最开始势力并不大,但后来十里铺几乎所有屠宰匠人、小商贩都加入后,他们发现自己有了操控很多商品价格的能力。于是有几任红帮的头头脑脑们就犯了错,他们恶意囤积、胡乱定价、欺压新人等等。十里铺那些大商号老板们怎么可能让他们损害十里铺利益,出手三两下,那些只有眼前利益的红帮头头脑脑们就倒霉失势了。

当然,十里铺还有如竹木帮、灰刀帮、盐工帮等其他的帮派。不过,其实十里铺这些大大小小的帮派真正背后的势力都是那些大商号。严格来说,现在十里铺商会才是十里铺最大的帮派。因此,托克庆想要扶持本地所谓的地下势力搞乱十里铺简直就是瞎子点了灯!

可是,十里铺的遍地财富太让托克庆眼馋了,十里铺民团也实在太让托克庆眼馋了。如果不能两者兼得,那只能毁掉十里铺民团了。

十里铺民团在昭通府剿匪和龙隐山剿匪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让人震惊了。他们以六百人歼敌一千五六百人,自身却没有一个人阵亡,这是什么样的战斗力?后来通过检查土匪尸首和询问被解救人员,托克庆他们发现,十里铺民团根本不是使用的制式鸟铳,他们应该是使用的威力更大的鸟铳和一种击发独头尖弹的枪,还有一种应该是手弩。至于十里铺民团到底使用了哪些武器他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十里铺民团使用的武器比防守大营兵丁们使用的武器威力大太多了。托克庆十分眼馋这些武器,但现在看来,他想要得到这些武器几乎不可能。明抢?虽然防守大营兵丁人数是十里铺民团人数好几倍,但他不认为防守大营能打得过十里铺民团。算了,得不到就毁了他吧。

怎么毁掉他?很简单,撤销十里铺民团就可以了。至于十里铺分县衙门和十里铺民众的意见?谁在乎呢。这一年的年底前,托克庆除了给内务府解送过去了价值四百多万两的财物,还给提督衙门、成都将军府、兵部上书,请求撤销十里铺民团。不光江阳府防守大营上了折子,托克庆还让江阳府衙也给总督府和朝廷上了撤销十里铺民团的折子。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十里铺治安太好了,境内不光没有了土匪强盗,连小偷小摸都没有。现在又正值朝廷财税困难之时,撤销十里铺民团,每年还可以为朝廷节省上万两各项开支。在这些因素下,十里铺民团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至于以后十里铺的治安维护,可以加强十里铺分下衙门的巡检和衙役队伍建设。

托克庆也算是目光长远,为了真正直接从十里铺获取利益,直接打算放弃了十里铺民团现成的每年一万两的饷银。不光如此,为了促进事情成功,他还从自己剩余不多的财产中,又拿出了一部分送出去打点关节。

朝廷中有些人现在就喜欢能给朝廷节省银子的意见,再加上一些官员的理由分析,尽管部分官员认为不妥,但最后朝廷还是同意了裁撤十里铺民团。可怜的十里铺民团,尽职尽责二十年,有力保障了十里铺的一方平安,未从朝廷拿过一丝一毫,却被朝廷用节省费用的理由裁撤了。

不过,其实裁撤十里铺民团这件事情是属于李壮意料之中的。在接到朱小山的书信后,李壮回信让朱小山直接按照预定计划实施就可以了。其实,十里铺民团的裁撤太简单了,取下牌子,上交印信,名义上把十里铺各个入境检查点交给分县衙门巡检司负责就可以了。其他的东西,没有一丝一毫需要上交,包括服装,因为服装也是李壮花了钱买的。不过,为了看着不膈应,李壮还是让兄弟们换上了李壮友堂商号统一的员工制服。民团兄弟们除了他们的身份变成了商号的护卫队员,其他没有任何改变。

这一次,李壮除了给自己的手下们回了信,作了安排,还给十里铺分县黄县令、十里铺商会几家主要商号老板和李管事都写了信。李壮估计托克庆在撤销十里铺民团后,会对十里铺采取一些动作,他希望分县衙门和十里铺的老板们做好防备。李壮给黄县令的建议是吸收一批原来的民团团丁进入分县巡检司和衙役队伍,这一批人不用分县管粮饷和武器装备,只需要提供名义就可以了。这是对十里铺有利的事情,黄县令想来应该是不会拒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