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都说了,别让精神病修仙 > 第17章 穷书生的前半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秀才老爷年过四十,除了读书,对于吃穿用度,能简就简,文青山的事情,其实也不多。

秀才老爷别的不多,抄写的书籍不少,等他苦读的时候,文青山就能在一旁伺候着,除了添水,往往都无事,他离书本却更近一步了。

秀才老爷是个肯下功夫的,背诵经典如痴如醉,常常最喜欢提笔抄写,练就了一手好小楷,背得不少的好华章。

也许是近墨者黑的缘故,文青山文采没有什么显现,这吃墨水的功夫,倒是先培养了。

秀才老爷这么多年一次次的踌躇满志,一次次的铩羽而归,不是心灰意冷,而是不解其意。

浩然儒家,不得浩然正气者,不管你是否有文位,还是要被人低看两眼的,不巧的是,他就是学习功底扎实,才气却不显的那个人。

秀才老爷偶尔空闲下来,也会教教文青山,可能是同病相怜,青山的记忆力超群,学东西很快,就是离开所学所知的,竟是不能言语,看来也是一个死读书的,秀才老爷也就断了心思。

相依为命了三年,秀才老爷继续不中,夜雨天爬上树梢酒醉问天,被雷劈中,已到少年的文青山再一次没有了靠山。

秀才老爷的尸骨被送去了故乡,文青山背着一筐书离开了县城。

他清楚地记得,老爷临死前还在告诫他,“要多读书,老爷就是读书不精,这才惨淡收场,我家中藏书,你都可以留下,今日我与你解除关系,以后天大地大,浩然依旧,你且去吧”。

十四岁的年纪,要么务农,要么务工,读书?太选人了!

文青山在一个不像乡村的乡村,还真就当了一回识字人。

这里是一处“悲田院”,专门收纳没有后人照顾的鳏寡孤独,是一处敬老院,也是一处慈幼局。

文青山年纪不大,却是凭着能读书写字,曾经当过秀才老爷的书童,竟然就真的挤掉好几个关系户,在这里住了下来,平时间就管管那些手脚不灵活的衣食,得空就教教孤儿们认字,日子清苦也悠闲。

文青山就这样谋得一件吃饭的差事,虽然谈不上好,但起码安稳下来了,再有钱有势的人,不也一日三餐,一席之地嘛。

这里是繁华大城市的边缘地带,走不多远,就是烟花逍遥地,男男女女寻欢作乐,今宵一刻才是正经。

文青山一个少年郎,经常要路过这里,去一趟书局,那里是唯一不驱赶他的好去处,他记性很好,背下好文章,就匆匆离开,回去用小刀刻在自制的竹片上。

来来回回的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这个闷葫芦了。

那年,文青山开始四处投递拜帖,要取得白名,他志向远大,他踌躇满志,他要踏出最开始的一步。

“你身家不清白,又无人引荐,况且你现在身处贱业,我家老爷如何能帮你,你且速速离开”。

“荒谬,黄口小儿妄想染指读书,滚”!

“笑话,你简直侮辱读书两个字,整天不务正业,肚子里没有半点墨就想学人家科考,好好喂饱自己再说吧”。

随着文青山黯然离开,别人还不解气,“学什么不好,妄图一步登天”。

文青山第一次坐在石台阶上,看着等死的老人和顽皮小孩没有生气,他连书都不想读了,读书是死路,有什么用。

夜色如水,文青山连晚饭都没吃,绝望到麻木的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花街柳巷,有相识的还好调笑他一句,小相公读书开窍了,知道书外美人如玉了?!

文青山自然是不会回答的,旁人也不在意,都知道他是个闷葫芦,更是嘲笑他要学读书人科考,都是下三滥的人,凭什么你想些不该想的事情。

哗啦一声响,文青山走过巷子,被一大盆洗脚水兜头而下,茫然的他抬头就看到一个迅速收回去的头,不一会儿又慢慢升起一小半,看到他的呆样,又迅速收回。

天气微冷,文青山初时还不觉得什么,小风一吹,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小公子”?!

这时有柴门推开,一个女子推开门,拉着一个半大的丫头出来。

文青山还是呆呆要走的样子,根本想不到“小公子”这个称呼是说给他听的,他最习惯别人叫他“没人养的东西”。

“小公子,奴家有礼了,方才这丫头偷懒,得罪了公子,夜里凉,还请到里屋更衣,以免着凉了”。

这是九娘与文青山的第一次相遇。

文青山呆呆的样子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傻,但是在九娘看来,却不知道怎么地有些心疼,硬拉着他进了屋,让他烤着火,换了衣服。

从此他们就结识了,一个孤儿,一个为青楼女子。

“小公子是哪里人”?

“小公子在哪里住”?

“小公子有心事”?

三句话本是客套,一个答案比一个揪心,九娘终于知道,为何会心疼他了。

文青山反而被这三问弄清醒了,自己怎么鬼迷了心窍,在这里耽搁时间,说着就要离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