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庙堂再也不是江湖的主宰,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山下,都是江湖。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只要你有本事,也可以取而代之。不是没有人这样做,只不过行事太过极端,做了八十天的皇帝,一天夜里就被同样的血舞者吸掉了全身的血液,皇帝寝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没有一个人愿意先踏足一步,杀人者只留下吃人的恐怖眼神和冷漠的背影。

血魔舞动的那几年,大家过得很滋润,直到有些道爷出手了,他们才开始有了伤亡。渐渐地,大家用性命摸索出了一套保命的办法,看地界。豫州是个好去处,那里不管你怎么闹,都没有人来管你;其次是徐州,这里就好坏参半了,看运气;最差的要数兖州,这里对血魔的打压太厉害了,据说那原本就是皇帝的张长生,都被撵跑了,还好留下一条命。

然而好景不长,大家在拼命的时候,还在做着白日梦,大面积的驱赶开始了。三清天下最大的道爷,出手了,就像驱赶牛马一般,让他们远离自己舒适的窝棚,去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

——

来之前和半路上,血气奋勇的人都已经死在前路了,甚至被被一些贪婪者的吃掉了,天上的道爷们,冷眼旁观。这样的结果,谁不惜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最不能接受的可能要数英明帝了,他想长生不假,但是他不想过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他的梦想是做一辈子的皇帝,然而现实比预料的还要残忍,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战,要么死。不缺有骨气的江湖人,都已经喂狗了,江湖人不怕死,就怕死的没意思,他不是江湖豪杰,他就是想坐高台。

他们也曾苦苦哀求,奈何高高在上者看他们的眼神好似猪狗,他们手里没有任何能谈的筹码,他们连上赌桌的机会都没有。

赶鸭子一般,终于有人跳下深渊,这就有了最开始的一幕。有了人带头,再回头看看道爷们手里的雷霆手段,这些血魔终于像下饺子一般,纷纷跳入悬崖。

等最后一个人跳下,一直冷漠着脸的修士这才有了好脸色。

“大长老,此件事了,该算得上一功”,一位三尺长须的道长笑着说道。

“周执事,现在的三代以下弟子,大家情绪如何”,被称为大长老的道长简单的穿了一件道袍,满头黄发,连同胡子也是同色的大髯公,不怒自威,双目带电。

“哦,此事前些年还有些波澜,一些弟子颇为不理解长老会的做法,私底下有些讨论,但是并没有公开的言论,还是比较维护长老会的脸面,维护教内的声誉”,周执事从容的回答道。

“既然入了我阐教,岂容他们搬论是非,在我看来,家里的人太慈悲了一些,我听说樊皇一直反对来着,此间事了,老夫倒要去找找他的晦气”,大长老说着已经一脸的怒气。

“也怪不得他们,当时只有管事长老李云亭,镇魔府府主林北修撑场面,那樊皇和宝剑锋二人一唱一和的,场面确实不好控制。

您老也清楚,这些年来,我们阐教对于新晋的弟子,历来管教松散,都是些自命不凡的天才,有些傲气是正常的,但是归属感也是假不了的,估计还是有人从中作梗”。

“当时就该让你添为管事长老,你就是惫懒货色,老夫这么推你,临到头来,你反而退缩了,你看看现在教里面成什么样子了”。

名为周兴平的执事一下子哑然失笑,这说着怎么就引火烧身了?!

“算了,今天不聊此事,让这次出来的弟子各自回去,你随我去找樊皇,老夫倒要看看,他是个什么想法”。

周兴平答应下来,遣散了弟子,就同大长老去往樊家。

——

这段时间以来,阐教的舆论风暴点,一直都是血魔的处理方法,就算是千依百顺的镇魔府,其实也是有些讶异的,只不过不说只做而已。

其次就是阐教与截教的千年积怨,在济世堂这个突破口里,大家螺蛳壳里做道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是让白云悠悠的三清天下,有了不间断的谈资。

总的来说,阐教是失去了一些民心的,不管怎么说,对待血魔就不该手软。

直到阐教这一记神仙手使出,大家好像才恍然大悟,好像误会截教长老会的决断了。

这些血魔或许不强大,但是行踪难觅,只要有一滴魔血,就能造就一个新的血魔,端的是防不胜防。

假如这些被打怕了的血魔真的转入地下,那结果就是大海捞针,隐患会一直存在,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

人会变,道理不会变,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大家还修不修仙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大家都一致认为,血魔的存在虽然影响不大,但是恶心人,就像一大锅神仙水里的跳蚤。

阐教这种不可理喻的做法,反而导致这些血魔就像千万条小河流,全部归于一处,再一网打尽,以绝后患,这不是神仙手是什么?不知是哪位道兄的手段。

随着事件的慢慢发酵,本来一面倒的舆论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阐教的做法,终于得到好些修士的认可。

魔修,确实是幽冥鬼域该去的地方,让他们自相残杀,让他们终老在那处不见天日的地方,这好像才是一个最正确不过的想法。

于是乎,宗门传书也好,上门负荆请罪也罢,公开表明态度也行,大多数的宗门和个人都有所表示,表示自己以前目光短浅,说话不经脑子,有时候声音大了一点,只是心不坏。

对此,阐教一一表示接受,就算是有些言语有失偏颇的,也不过是小惩大诫,手高高举起,板子轻轻落下,哪里都是一幅慈爱的画面。

但是与之相对的,济世堂这种不知轻重的小山门,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公然敢反抗阐教的意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该鞭打。

这样一来,腾过手来的阐教,在处理济世堂这件事的时候,反对的呼声基本没有了。

为什么说基本没有,是因为还有一个庞然大物,截教天然和阐教不对付,处于风暴中间的济世堂,日子处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