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惠明年少,见不得可怜,就出手相助,那些百姓眼中看着他有光,他却发现自己心中有愧。

“惠明不听劝告,私自救济,问罪”!

惠明被责罚了,他想不通啊。

“惠明,你的心思是好的,但是你不该用寺庙的金银去帮助别人”。

师父的一席话点醒了惠明,对,只怪自己没本事,我要凭自己的本事救人。

惠明有什么本事?化缘吗?那还不是求别人,我要求自己。

从此之后,惠明更加的努力,不到三年就被举荐到更广大的寺庙。

一年时间,惠明聪慧好学,颇得赏识,却因为根底太薄,也惹得同龄人的不满。

“惠明,学我佛者,贵在如何啊”?

“回戒律的话,以一己之力,惠众一城之人”。

戒律大怒,“胡言乱语”。

惠明不解,“如何是胡言乱语了,这是我的宏愿,我要带着一城的人过上最幸福的生活,让他们人人信佛,人人拜佛”。

“你怕不是想人人拜你吧”。

“这有何区别”。

“你是哪来的”?

“圣城”。

“胡说,明明沙墓”。

“就是圣城”。

“来人啊,惠明以下犯上,胡言乱语,押入沙墓”。

惠明被打了一顿,身上的伤不及心中的痛,在他还未学到真正佛法的时候,被带了回来。

他已遁入空门,只不过娘亲的泪如何能够视而不见。

他被收留在沙墓,这里是苦行僧的圣地,在这里,迎来了他信仰的转机。

圣城的苦行僧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钱供养,不设功德箱,禁止捐献香火,出门在外不能住房子,只能住桥下、树下,更不会以百姓为修行的台阶。

原来佛教也分心佛和行佛两种,看来心佛不太适合我,行佛才是我想要学习的。

惠明的师父苦劝不住,只好亲自用红笔勾销了他的出家簿,从此他就不再是讲经和尚了。

惠明选择了行佛,其实也就是选择了背叛。年轻的他不知道,心佛才是大势所趋,才是大道所在,而行佛势弱,早已没落很久了,整个佛国只有圣城才有苦行僧的身影。

据说还有一支远在三清天下,真不知道前辈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了故土,去往陌生的地方传佛。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只有行佛,心佛是后来才出现的。这种禁忌的话题,惠明也是很偶然的机会,听到寺庙的住持偶尔提到。

对于百姓们来说,只要是有求必应的佛,都是好佛,至于什么佛并不重要。行佛注重修业力,又不食人间烟火,与百姓们的交流比较少。

心佛则不同,只要是心有所求的百姓,心念就会通达,诉说过苦难之后,人就能放下,只要能忍住今世之苦,来世一定回到极乐净土。

苦行不收杂念,只修己身,希望用自己的苦难减轻世人的痛苦,平日他们托钵化缘,宣扬佛法,关键时刻他们降妖除魔,拯救苍生,是很多百姓的明灯。

但是苦行僧太过于执着,百姓们的愿念无处释放,他们看不到未来,反而尊重大过于依赖。

入了苦行僧的门,惠明的心从未如此的静过,大家看着彼此的眼神,只会有同路人的接纳,这才是我要求的佛,我们一定会共同见证,圣城的再次崛起。

苦行僧的日子清苦,因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是业力化现,而业力有生有灭,苦行僧主动来承受恶业的果,让恶业消失,并且不再继续制造苦业,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的美妙。

惠明为自己是一个苦行僧而骄傲,他吃得苦,见不得百姓吃苦,他是苦行僧中冉然升起的明星,他会耐心劝导百姓向善,也会全力帮助百姓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他不觉得累,也不会被百姓们负面的情绪左右,他的眼神一如既往的明亮。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惠明需要更多的时间礼佛,是从降妖除魔开始的。

苦行僧是一群武罗汉,最擅长的就是武力驱魔。

当惠明得知所驱的魔竟然是和尚引来的业障,尽管所有人都在说这是把百姓的恶念归罪于身,惠明暗地里还是觉得不太对劲。

惠明没说话,一直暗暗做事,直到他终于明白了妖魔存在的真相。

那一瞬间,他的信仰差点就崩塌了,“我们是出家人啊,可是,妖魔怎么会出在我们身上呢”。

“你难道想老百姓们都变成这个样子吗”?

惠明其实内心里很佩服度难,在认识度难之前,他没听说过他的故事,但是在认识度难之后,他越发的觉得度难的说法是对的。

度难是心佛弟子,佛法却自成一派,他的佛法更倾向于佛本在心这种说法,按他所说的,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求人不如求己,渡人先渡己,成佛者要以佛光照耀他人,带着众人成佛,先过当今春暖日,再想明日彼岸天,度难是大佛法尊者啊!

度难只和他待了一天,就被隔离了,他很想知道度难的大乘佛法是什么,很想很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