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剑变记 > 第289章 燕门暗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靖不禁感到十分诧异,心中暗自思忖着:“为何要将这燕门的沟通之法告知于我呢?”正当他疑惑之际,隋波继续开口说道:“以殿下您的聪慧才智,想要掌握这指法并非难事。此次王局长特意嘱托我布局,而这些关键之棋若无,则我们必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殿下啊,难道您就未曾想过,虞龙其实一直都在为虞焕文效力吗?”

隋波的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震得萧靖惊愕不已。他身为虞龙的亲外甥,而虞焕文又是虞龙的嫡亲堂兄,这其中的关系着实错综复杂,一时之间实难断言虞龙究竟会偏向何方。然而,此前他的确未曾深思过虞龙是否有可能站在虞焕文那一边。

至此,萧靖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何武德司如同一潭死水般毫无生气,始终未能获取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思及此处,他下定决心要与母亲深入探讨此事,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武德司这个无底洞般的存在,已经让萧靖耗费了巨额资金,但如果它竟然被敌人利用,那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情况紧急,必须立刻采取措施。

萧靖面色凝重地踏出隋波的房门,脚步坚定地穿过卧云院,径直朝着落雁院迈进。

此刻,萧棣与他的母亲尚未歇息,正悠然自得地在客厅里品尝着香茗。

"靖儿,这么晚了找我何事啊?"兰贵妃眼中满是慈爱与关怀,轻声问道。

萧靖皱起眉头,语气激愤地说道:"皇娘,武德司恐怕已经投靠了虞焕文那边。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公款来维持它,可得到的却是毫无价值的情报,甚至导致我们自己的情报不断泄露出去。依我看,这武德司必定有内奸作祟,而且很可能就藏身在这里!"

说完这些话后,萧靖紧紧握起拳头,眼神充满愤怒与决绝,表示一定要揪出幕后黑手。

萧棣听了皱皱眉头,兰贵妃更是露出惊讶的表情。

“记得外公和虞龙是被黑衣人从青安救到凌河的,这黑衣人一直没有查出底细,应该就是虞焕文派出的。我想撤了武德司,我之所以建立九章局就是因为武德司很不得力,没想到还吃里扒外。我准备废了武德司,全部武德司人员撤回,另行安排。不知棣叔和皇娘怎么看?”萧靖脸上依然满含愤怒。

“如果这样进行,是否打草惊蛇?不如放长线钓大鱼,不声不响,逐渐瓦解。还可以假传信息,取得别的功效。”萧棣沉吟道。

“先把虞龙调出武德司,他现在的工作能力,实在不堪重用。然后调王火山接任,给虞龙一个闲职。最后由王火山定夺武德司的走向。”兰贵妃建议道。

萧靖思考片刻后,心中有了定论:虞龙到凌河担任商部侍郎最为合适不过。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对其进行监督与掌控,更能确保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主意已定,萧靖便向主人辞别离去。一回到卷书斋,他立即挥笔草拟起任命文书来。待一切准备就绪,他匆匆找到朱云,并将这一重要任务交托给他负责安排。

朱云看着手中的任命书,不禁露出一丝惊异之色。然而,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经过一番盘算,他决定明日一早便派人快马加鞭地将这份任命送出去,以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萧靖正坐在餐桌前享用着丰盛的早餐。这时,朱云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进士名单。

萧靖接过名单,仔细地看了起来。当他看到进士甲榜的前三名时,不禁瞪大了眼睛——榜眼竟然是冷紫然!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和诧异。

状元名叫章程,来自吴州;而探花则是柯南。接着,萧靖又往下看去,发现乙榜的第一名叫做游牧。对于这个人,萧靖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期待,他决定亲自见见这位才华出众的人物。

再看看其他名次,萧惠排名第九,叶薇排在第十三位,宇文落雁则位列五十六。而萧费虽然只排到了第一百零六位,但他年仅十五岁,未来可谓前途无量。

冷紫然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在超出了萧靖原本的估计。她的才学和天赋令萧靖深感钦佩,同时也对她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殿试进士榜终于张榜公布,又是一片沸腾。萧靖还特意召见了前三甲和游牧。

章程相貌堂堂,一问年龄已经三十有二,并且有了家室。

萧靖对冷紫然毫不吝啬,大大称赞,弄的冷紫然羞红了脸。

柯南则是青安人,与萧靖年龄相仿,只是长相平平,萧靖有些失望,他本意是想给萧惠物色夫婿。

游牧生得一副好皮囊,剑眉星目,面如冠玉,身姿挺拔,风度翩翩,实乃一表人才。萧靖打量着眼前之人,沉默片刻后,最终还是决定将其单独留下来。

"你如何得知陆放翁的《游山西村》?" 萧靖眼神犀利,突然高声喝问。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气中炸响。

游牧闻言,身体猛地一颤,脸上露出惊愕之色,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他愣了一下,随即便反应过来,连忙双膝跪地,以头触地,如捣蒜般拼命磕头,同时惶恐不安地道:"微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恕罪!"

看着匍匐于脚下的游牧,萧靖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语气依旧沉稳冷静,缓缓说道:"罢了,先起身吧。我不是陛下,告诉我,此诗你究竟是从何处所见?"

“臣乃楚州荆山人士,自小生长于山林之间,家境贫寒,父母皆靠砍柴度日。而余,则随叔父于沙洋县城求学。一日归乡,与父入山伐木。时逢天降大雨,吾匆忙逃窜间,忽现一洞穴,遂步入其中。因雨势甚猛,洞内潮湿寒冷,故取火石点燃洞中稻草以取暖。孰料,竟见洞壁之上刻有诸多精妙绝伦之诗词。余心生好奇,逐一抄录,惊觉其中多数未曾见于世面。此番科举考试,试题恰与此相关,故而斗胆引用陆游之《游山西村》。诚然,此举确存博取功名之心,但纵观整场考试,仅此一处而已。”游牧惶恐万分,不敢有丝毫隐瞒,实情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