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天潮 > 第90章 吕桐旧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桐生于曦原。

秦氏王朝之前,西琉域由吕氏统治,后被秦氏先祖推翻,吕氏皇族被剿杀殆尽。四百年后,吕桐以吕氏遗族之名自曦原出,世人方知当年在秋寒城的一支吕氏皇族有幸逃脱,走投无路之下,逃进了曦原。在世人眼中,曦原是生之无望的蛮荒死地,人们无法想象那支吕氏遗族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事实上逃进曦原的吕氏遗族确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

从秋寒城逃出来的八十余口族仆,最后只有九人在曦原幸存下来。他们择山而居,开荒农耕,这支吕氏遗族的族长是吕桐的伯父,天行境小乘的修为,选择逃进曦原,固然是万般无奈之举,当然,他也自持族中有一门驯养妖兽的秘法。

然而在逃进曦原的途中,吕桐的伯父就被妖兽吃掉了,吕桐父亲修为虽只是辰聚境,却是族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修真者。

大约是在他们逃进曦原后的第十年,吕桐生出了,两岁即随父亲修行。

吕氏皇族昔日再如何辉煌,已成过去,作为旁支,且又经灭族之难,几乎已无底蕴可言,吕父是个循规蹈矩之人,也没什么大才,却对修真之道极为迷恋,但他修行了一辈子,在辰聚境就止步不前了,倒是族中的那门秘法,被他发扬光大了,灵级以下的妖兽皆可驯养、驱使,闲时不免感叹,兄长若对那门秘法多用些心思,也不至于早亡。

幼年的吕桐,追日逐月,与妖兽为伍,曦原就是他的世界,直到有一天,父亲告诉他,曦原之外另有天地。

那年他十岁,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再大一些后,就知道了他们是前朝吕氏遗族,灭族之痛,他立誓要走出曦原。

但父亲再三告诫他,天地因果常在,吕氏被灭,朝代更迭,应属天道循环,故不可抱有复朝的幻想,他日若出曦原,切不可为氏族复仇。同时也说,至于修行一道,量力而行,但天行境之前不能离开曦原。

可以说,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可能在他的眼中,天行境就是修道最高的境界了。

从后来吕桐入世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与父亲胆小怕事、生无大志、循规蹈矩的性情是截然不同的。

吕父作为继任的族长,不得不考虑氏族血脉的延续。

他依仗驱兽秘法,曾多次离开曦原,独自潜入落玄城,带回青年男女,添丁增口,总算让这支遗族在与世隔绝的曦原里繁衍生息了下来。

吕桐生母故亡后,他就很少呆在族中了,足迹踏遍了大半个曦原。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游荡到冲云山,意外发现一座古迹,方知曦原另有不为世人所知的一面。

那座古迹是上古时期的一个修真宗门,山门上刻“圣宗”二字,不知存在了多少年。

令他奇怪的是,那里的人好像突然间消失似的,宗门建筑历经风雨,虽有残缺,但整体保存尚完好。

他就像一个拾荒者,陡然间闯进一座堆满无数宝藏的地方,这才发觉自己心中的世界原来是那样的贫瘠与荒芜。

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

他如痴如狂,在那里潜心修行了二百年,修成了传自上古时期的修真神典“圣世光明”,一举踏至混元境。

待他重回族地时,吕父已于百年前故去,离世前看到族人已近二百余口,人丁已渐兴旺,也算了却心中一件大事,唯独遗憾没能见到吕桐最后一面。

吕桐虽然二百余年没有现身,但族人都知道他的存在,见他修得一身惊天神通,就有了出曦原光复吕氏一族的呼声。

这曾是吕桐少年时期心中的执念,如今他作为族中长辈,不可能听而不闻。

但那个时候,他正为另一件事所困扰。

他在冲云山得到的那部“圣世光明”神典的副卷中,记载着曦原另有一处神秘的远古宗门“开天院”,除了有一部与“圣世光明”神典比肩的“开天大法”外,另以工法与数理见长。

仅从过于简略的记载上看,他始终无法明白何为工法与数理,只觉得那些东西与修真之法、大道之途是截然不同的。

他在冲云山修至混元境后,就一心想去寻访那处神秘的“天开院”,回到族中,实是路过。

作为吕氏的后人,有那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他曾经和他们一样有过那样的执念,哪怕后来他踏入混元境,也不曾忘记少年时的誓言。

他不是不想,只是在心愿未了之前,他不会踏出曦原。

或许是因为修至混元境,寿元已超出常人的想像,对他来说,早出曦原和晚出曦原是一样的,都不会改变已在两百年前发生的事实。

而那些族人则不同,他们不甘心窝在与世隔绝的曦原,一心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氏族的光复,甚至是吕氏王朝的复辟,尤其看到归来的吕桐一身惊天之能,好像光复大业已经触手可得,希望从没有如此之近过。

吕桐不知道这些年那些族人经历了什么,认为他们太贪念世俗凡尘的富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