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冷知识#眼镜

眼镜是中国发明的,宋朝就有了。

眼镜在宋朝叫叆叇[ai dai],是用天然水晶制成的。无镜框或者是用藤木牛角做镜框。

而且宋朝眼镜的做工精细程度不亚于现代。

两个镜片之间由金属连接,折叠起来只有一个镜片的大小,打开的时候把中间的小卡扣扣上就能固定住。

旁边有个小尾巴是眼镜的支架,可以让眼镜立在桌面上。

但宋朝的眼镜是没有镜腿的,通常是在镜片或者镜框外侧打两个洞,将细绳穿过去,然后就像戴口罩一样戴在头上。

其实我国有关眼镜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墨子·经说下中》就记录过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1980年,考古学家还从东汉广陵王刘荆的墓中发掘出一只嵌水晶金圈,可将文字放大5倍。

到了明代,眼镜的使用更加普及,在明代末期还诞生了一位眼镜大师。

孙云球着有《镜史》一书,里面明确指出了近视,远视和老花的区别。

孙云球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多达70余种,其中就有磨制镜片的牵陀车。

所以说,那个时候古人就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作有度数的眼镜了。】

什么,苏粒还真不知道这个知识,她以前还天真的觉得古人都不近视的呢……

评论区

网友A:我就说近视跟看手机没关系

回复

(我就说穿汉服带眼镜不违和吧)

(古代文化人[拿捏])

(叆叇,好风雅的名字)

网友B:所以老外搞了个没有镜腿的单片眼镜硬卡,其实原型是折叠穿绳眼镜[泪崩]

回复

(我就说,只戴一个不难受吗)

(好家伙,我还以为他们是为了帅而不做镜腿[九转大肠])

([宕机])

(也可能是他们鼻梁高眼眶深,卡的住[笑哭])

网友C:为什么等我考完教资你才告诉我小孔成像是墨子里的[流泪]

回复

(笑死我在墨子和管子中间选了管子[捂脸])

(我改了我改了老子[躺平])

(科学类的肯定优先墨子啊,我记得小孔成像这事儿墨子里应该也有)

网友D:冷知识:孙云球是江苏人

回复

(胡说,他明明是苏州的)

(好好好)

(更冷的知识:他从明末活到了康熙初年,34岁去世,然后他被誉为“明朝科学巨人”[看])

网友E:越想越气,因为清朝我们错过了多少啊!

网友F:去看看清明上河图!那上面就有戴眼镜的人!

网友G:古代只是生产力跟不上,钻研这方面还是很细致的

回复

(是的,所以很多旧物因为技艺失传没法修复)

(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了才有时间精神去研究发明事物,经过大量的人努力再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这才是一件事物、发明的基本。)

(我不明白为什么明明都有记载的事还有那么多人质疑。你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老祖宗,不相信流传下来的典籍?

只要有人说中国古代科技,马上就有一大帮人急不可耐地说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技,拐弯抹角的讽刺阴阳。

我们的各项东西都是能追根溯源的。某些人要明白你们能在这里逼逼赖赖不用像某些地区担心下一秒就没命是因为国家安定强大[微笑])

(马可波罗那个时候写Z国简直,就像现在有些人羡慕国/外是一样的)

(老实说清后面发生的那些事确实狠狠打击了国/人的信心,才有崇洋媚外这个词,唉)

(我们国家很强,但因为现/代物理学大厦基本是由西/方建起来。不管他们是怎么爆发的,我们确实还是有很多要追赶的地方。

我们只有继续加强科研工作,继续努力,才能让他们坐下来好好听人话。)

(其实这就相当于物种入/侵,在自己的领土上混的不咋地,但一旦跑到别的地方,没有了竞争压力,瞬间就蓬勃发展了。

就比如说在当时的清朝是处于被打压的状态,但是跑到了别的地方,压迫他们的东西没有了,所以迎来了发展[看])

(我在英/国教材上看到的全是抹去了Z国的身影,包括青蒿素[捂脸]

都能说是埃/及怎么样希/腊怎么样……)

——————

孙云球听天幕谈起自己,满面红光,人生的追求是什么,莫过于此了!!!

竟然还被誉为“科学巨人”,孙云球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原来被后人铭记是这种感觉,真是闻宠若惊,心花怒放啊!

可他竟然34就去世了,而且还历经了两个朝代,孙云球想起目前的形势,心绪不定。

孙云球出生于崇祯初年的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中。

他年幼时,随父母迁居苏州虎丘山畔,自幼聪颖异常,13岁即为吴江县乡学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