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他是奸细 > 第14章 一个传说(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阅江楼之行,什么也没查出来,但魏忠贤并没有因此死心,他让客氏继续从朱由校那儿打听有关阅江楼的消息。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客氏的努力下,终于从朱由校那儿打听到一条与阅江楼有关的线索。

说朱棣当年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中得到启发后,才在花园大兴土木,修建阅江楼的。

为了表示阅江楼的重要性,后来他把这个传说,复制到圣训里,以便在他之后的子孙中流传。当然,这些子孙只能是帝王级别的,可见这个故事意义重大。

客氏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天启皇帝那儿得到这件事,可见她得多受朱由校信任。

这也从侧面也反映了天启帝的昏庸,良莠不分。这么重要的事,竟然讲给一个多舌的妇人,大明朝不亡国,老天都不容。

这个传说的大体情节是这样的。

说在远古的时候,神州大地上,版图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并立着许多诸侯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诸侯国之间国力有强有弱,实力并不对等。

说有这么一个国家,名字叫瑞,是分封最早的诸侯国之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并不好,国土一再萎缩,反而不及刚分封时的水平。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他有两个强大的邻国。

这两个国家分别位于它的东西两侧,也和瑞国一样古老。只是它们原先并不与瑞国接壤,中间地带存在着许多小国。

但这两个国家,从立国起,国君都有好斗的传统。在几百的岁月中,他们屡次向周边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许多小国惨遭灭国。比起最初的国土,两个国不知扩大了多少倍。由原先的不接壤,都变成了瑞国的邻居。

瑞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并没有被消灭兼并,主要是两大国的政治精英们,有自己的考量。

两个大国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都是当时一流的强国,都曾做过当世的霸主。

那为什么还允许瑞国的存在呢?

这主要是两国都很强大,他们因此并不想直接发生对抗,那样的后果两个国家都承受不起。为了避免发生冲突,两个国之间需要一个中立国,作为缓冲地带。

瑞国在两国之间,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国家才保留了下来。

但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它必须在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才能保证不被两个大国兼并。

并且,虽然是中立国,但瑞国却常常感受到东邻的威胁。

相比西邻,东邻的国君更好斗。而且它的国土,已经三面把瑞国包围了。需要时,只需一个冲锋,便可把瑞国灭国。

在这种情况下,瑞国君主决定改变延续了数百年的中立国国策,向西邻靠拢,并成为它的附庸国,以求得西邻的保护,抗衡强大的东邻。

西邻接受了请求,答应做瑞国的保护国。

按照规则,瑞国国君必须把自己孩子中的一个,送到宗主国的首都,作为人质。

国王有许多嫔妃,给他生了许多个孩子。但除了长子外,其它孩子都未成年。去做人质显然不合适,只能大儿子去。

大儿子长相英俊,博学多才,是未来国君的不二人选,深受老国君器重。由于他肩负着未来国家的希望,老国君自然不舍得他去。

但其它孩子还小,实在没办法,国君便去征求长子的意见。

以为大儿子不会同意去做人质,国王己做好了说服的准备。

谁都知道,做人质不但意味着失有自由,还双脚踩在刀刃上,十分地危险。

不料,大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知道这很危险,出于对弟弟们的疼爱,愿意深入虎穴,换取弟弟们的平安。

此举令老国君十分感动。

但是因为一件事,他去做人质的计划必须推迟。

因为这时候,太子正在对一项工程的建造,担负着监工责任。

原来瑞国的国都,建在一个江边。王宫离江很近,历代国君,都有在江边建一所楼的想法,以便观赏江边的美景。

可惜由于财力的原因,一直没有实现。

到国君这一代,终于实现了祖上的夙愿,在江边起造了一所宫殿,起名便叫望江楼。

他们建造这所宫殿,可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江边美景,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便是在这座宫殿下修建一所密室,用来藏国家的机密,或战时当作避难所用。

随着瑞国向西邻关系的走近,东西两大国的平衡被打破。他们明显感觉到东邻对他们的变化,开始对他们冷淡,并有在边境增兵的迹象。

这引起了瑞国君主的担忧。

他明显意识到,自己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引发东邻的侵略。

于是提前布局,修建望江楼只是假象,修地下密室才是真正的目的。

由于修地下密室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必须保持秘密不外露,因此它的监工人选,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最后决定由太子亲自担任。

经过几年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现在该是建地下密室的时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