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玄幻 > 签到使我迷失自己 > 第37章 破戒|论佛道|分派任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章 破戒|论佛道|分派任务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慈悲是无比宽广的。慈悲心是我们依教奉行、如法修行的根本,慈悲不是以“我”为中心出发的,而是建立在一切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地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离开痛苦、断除烦恼,进而觉悟众生无我、诸法无我。任何众生都是我们慈悲的对象,如果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修行了。”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众生以各种方式促使我们发起慈悲心,帮助我们获得迈向觉悟所必须的高贵品质。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众生,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卑贱的众生,或许他们就是诸佛菩萨,为激发我们的悲心而示现。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对一切众生心怀感恩。”

“师尊,弟子依旧不解!”

“痴儿,佛的慈悲,不是一般的爱、一般的仁、一般的道德,超越了一切。”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包括得很宽,度一切苦厄到哪里去呢?到涅盘境界、菩提境界。这个境界很广大,佛心就是广大心、清净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若没有这些心,就不能度众生。慈悲是超越世间善良,是平等一体无我的。不分对象,无论男女、老幼、贵贱,都能不分别、不执着平等对待,给予众生以实际的关怀、帮助,使众生真正得到快乐、脱离痛苦。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一个慈悲的人,他的善心是不仅停留在世间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的层面,而是将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帮助众生建立和延续究竟的法身慧命。”

“佛圆,不必太过在意,你的路还长着呢!以后会慢慢懂的,呵呵!”

“师尊,弟子还有最后一问!”

“呵呵!说吧!”

“何为佛智慧?”

“佛的智慧其实就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

“《大智度论》写道,“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和合之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唯有了知无我,始能与世界和平共处。”

“涅盘寂静是说涅盘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盘是寂静的。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劫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不得主。唯有佛陀为究竟涅盘,以其死即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乃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

“师尊,可简要述说?”

“诸行无常:又作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略称无常印。一切世间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不能了知,反于无常中执常想,故佛说无常以破众生之常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