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 > 第123章 大变革,谈判破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0年12月,西气东输工作组在《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英文版上登载了招商广告。这是21世纪制醋最大的合资工程,吸引了超过90家国际企业的注意。】

【2001年5月,经过专家组的评审,美利坚艾克森美孚,大毛天然气工业公司,荷兰壳牌,英吉利BP集团,四家公司入选,并由德意志银行担任财务顾问。】

视频看到这。

古人们心中掀起了惊涛巨浪。

嬴政瞳孔微缩:这管道竟然达到了八千里地!竟比寡人的大秦东西南北纵深,都要长上数倍!

刘彻有些失神,:“架设八千里的管道,如此浩大的工程,要花费多少银两?”

曹操有些疑惑,:“后世华夏都能将电网架设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何搭建不了这管道?难不成...这管道比电路都难建?再说了,以华夏人的创造力为何不自己摸索搭建管道的建设?”

荀彧摇了摇头,:“主公,就算强如后世华夏,也会有自己的短板,找有经验的外邦人,可走很多弯路。”

曹操依旧有些怀疑,喃喃道:“那外邦人真的会诚心诚心的帮助华夏?孤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老朱对于后世华夏人请外邦人修建管道的事情,有些不满。

大明位面。

老朱皱了皱眉,:

“如此浩大的工程,自己人办咱尚且不放心,怎能将他交给外邦人来建造?”

“要是他们偷工减料,导致华夏斥巨资打造的管道没多少年便坍塌,又该如何?”

“而且,以咱对外邦人的了解,他们定然会坐地起价!”

老朱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大明洪武时期已经有不少外邦人了,

没有实行海禁,亦或是海禁后统一贸易时期。

大明的官家和外邦人有很多生意上的往来。

在老朱的印象中,外邦人更多的是奸诈市侩的商人形象,每次双方的贸易,缺斤短两,将劣等品充当良品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因此,老朱对于外邦人的印象并不好。

然而。

老朱的担忧很快便应验了。

【但合作开始之初,大毛天然气公司就退出了,退出原因为,西气东输工程难度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和经验。】

【俄气前身为苏维埃天然气工业部,也是当初中苏石油公司的主要组成,华夏已经走到了苏维埃曾经没有走到的路!】

【工作初期,西气东输工作组的方案是三家外资公司组成集团,外企占30%的股份,中石油和中石化占分别占35%的股份。】

【然而,三家公司并不同意这次方案,又经过多次谈判后,最终方案为外资集团三家公司各占15%的股份,共计45%,中石化5%,中石油50%,项目合作期限45年。】

看到这。

老朱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

“咱就说这外邦人没那么好心!”

“现在知道了吧?占了半数的分成,真是狮子大开口。”

“要咱是后世这皇帝,咱宁可自己干也不将这股份给他们,就是受不了这窝囊气!”

然而,

老朱不知道的是,

这只是外国人第一次坐地起价,更得寸进尺的还在后边。

【虽说,双方多轮谈判后敲定了这一方案,但谈判远未结束。】

【就像前边所说,西气东输整个工程有上,中,下游,共计三段,如果以经济回报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的回报率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最后才是华夏拿出去招标的中游管道铺设部分。】

【这时三家外资集团又不干了,他们吃准了华夏没有修建管道的技术,和华夏提出,他们想要上游和下游的股份。】

【当时的华夏天然气市场还未开发,无法估计利润,是盈是亏最后只能靠华夏来扛,如果有外资进入,必然会提高上,下游的天然气销售价格,以此来弥补可能出现的盈亏风险。】

【华夏政府知晓了外企的目的,于是果断拒绝。并向三家外企表示,上,下游坚决不会放开。想要谈只能谈中游。】

【提议遭到拒绝后,三家外企也不愿意了,他们吃准了华夏没有技术。通过拖延时间的方式,多次试图将华夏拉到谈判桌上,重新谈判。】

【其间,外资集团甚至还放出合作失败,华夏没有诚意的消息。随后又立马辟谣。试图通过此等手段向华夏施压,想让华夏政府妥协。】

【多次谈判无果,美利坚艾克森美孚,英吉利BP集团相继退出,最后只剩下荷兰壳牌一家公司。】

【此时的华夏仍抱着合资的希望,继续和荷兰壳牌公司谈判,甚至中石化还主动退出了项目,让壳牌公司独占50%的股份。】

【壳牌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让华夏政府兜底,将投资回报率由预计的12%提升到保证15%,3%的差距表面上并不大,关键在于‘保证’二字。也就是说,壳牌公司要华夏政府来兜底盈亏,那便不是投资了,而是利息比银行还高数倍的借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