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97章 南北冤家 刘义隆入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章 南北冤家 刘义隆入局

刘裕有些疑惑了,“嗯?‘元嘉草草’是什么?还有,你后面的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呀?”

王莽:“啊没什么没什么,就是提个醒而已。你到后面就明白了。”

刘裕虽然此时不太理解王莽的话,但他还是意识到了一些事情。

“等等,你说过,这段时间南北两方各有政权,所以被称为‘南北朝’,是吧。”

“啊,没错。”

刘裕接着说道:“所以,南北各自的政权应该不止一个吧,不然就不会这么叫了。是吧。”

拓跋珪一听,好像也觉得刘裕的说法有些道理,于是也凑了过来。

王莽:“诶,你们别激动啊。我可从来没这么说过。对对对,这是你们自己猜的。”

看到王莽什么都不肯说,刘裕和拓跋珪决定暂时不去想这些事,先把注意力放在现在的局势上。

拓跋珪:“看到没,还是我孙子更强一些,都已经饮马长江了。”

“你儿子北伐失败,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裕:“呵呵,你们北魏也就如此了。最后肯定是兴师动众,无功而返。”

“那我们也足够把你们元嘉之治的成果毁掉了!”

“是吗?那你们国内矛盾那么多,这样回去后肯定得出事。”

拓跋珪摇了摇头,“我不信,你就是嘴硬而已。要不然我们打个赌?你敢吗?”

“当然敢了!”

接下来的几天,拓跋珪和刘裕两个人昼夜不停地待在机房里面等着战报,甚至连觉都没怎么睡。

450年,拓跋焘饮马长江,离刘宋的首都建康仅有一江之隔,扬言要渡江。

长江南岸,气氛格外紧张。

刘义隆亲自登上石头城,不禁说道:“若是檀道济仍在,何至于此。”

不过北魏没有水师,无法渡江,而且身后也有还没攻破的城池,战线拉得过长,补给困难。

451年正月,拓跋焘率军返回。刘义隆借故甩锅处死了刘义康。

刘义康死前不肯服下毒药,于是被士兵用被子蒙杀。

拓跋焘想攻克盱眙震慑刘宋,但盱眙的守将可是祖安大师臧质。

臧质给拓跋焘送去了一坛尿来羞辱他。

拓跋焘气急败坏,可是盱眙城又怎么都打不下来,只能写信骂他。

然后臧质也回信,嘲笑他无能狂怒,言辞极其激烈。

最后,拓跋焘接到传言,刘宋水师要从东海入淮河,截断北魏的后路。

拓跋焘只能放弃攻城,全军撤退。

北魏军队攻破了六州之地,一路上烧杀抢掠,残暴至极。

他们将男子斩首,婴儿刺于长枪上为乐。

江北六州赤地千里,元嘉之治的成果毁于一旦。

空间之中,皇帝们有的沉默不语,也有的直接骂出来了。

对于很多封建皇帝来说,虽然那些百姓确实很可怜,魏军确实很残暴,但他们这样做也有一丝合理性。

北魏不能有效占领这些土地,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刘宋放血。

拓跋珪:“刘裕,你看我干嘛?要怪,就怪你儿子眼高手低,军事水平不行,保不住自己治理的成果。”

刘裕并不怪这个儿子,只是遗憾自己没怎么注意过他,没能教给他自己的经验。

他看着手上的战报,刘宋和北魏的国力都掉了一大半,但刘宋掉得更多,现在已经比北魏低了。

刘裕不知道,北魏的国力到这里就不往下掉了,而刘宋还会继续往下……

拓跋焘回到平城后,北魏的政治内斗就此拉开帷幕。

太子拓跋晃与拓跋焘的治国理念大相径庭,又受到拓跋焘的猜忌。

接下来的事情,南北两方的记载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北朝:拓跋焘猜忌太子,除掉了东宫势力,太子忧郁而终。

南朝:拓跋晃在拓跋焘南下时发动政变,拓跋焘北还后,放出自己已死的假消息。太子被抓捕,随后处死。

452年,太子死后,拓跋焘后悔莫及,他立太子的儿子拓跋濬为皇太孙,想要弥补错误。

然而,太子的死少不了宦官宗爱从中的推波助澜,拓跋焘后悔的行为让宗爱感到惶恐。

宗爱恶向胆边生,拓跋焘竟然就这样被他所弑杀。

然后宗爱拥立方便控制的拓跋余为帝。

当前时间:公元452年2月

当前皇帝:(北朝)北魏第3任皇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

现在天刚蒙蒙亮,但刘裕等人都没睡觉,都盯着机器中传出的信息看。

这是一个奇怪的竞争,谁先睡觉谁就输了。

拓跋珪父子二人一起迎过去了。

拓跋珪连连夸奖,“不错不错,我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孙子不一般,没想到能实现这样的壮举!”

“不仅统一了北方,还重创了刘宋,都饮马长江了!”

拓跋嗣:“嗯,就是晚年的时候比较暴虐,死法也……”

拓跋珪:“不重要,这都不重要,死法这点随我。他前面的功绩足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