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银兑换价格浮动不定,此时一两黄金大约能兑换九两银子。武松从书中得知,真宗时期一两黄金只能兑换六七两白银。

世道越不稳定,黄金就越值钱。

黄金也有品质高下之分,生辰纲中的金条都是梁中书精挑细选的,武松亲手包了五百两交给周侗。

周侗只拿了二百两,道:“这些已足够了。”

武松又送两匹快马,周侗也不要,与岳飞步行去了,武松将老师送过水路,到了朱贵酒店停下。

“老师只咱们两个嫡传弟子,武松不孝,不能常伴师父左右,凡事有劳师弟了。”武松道。

岳飞道:“师父说了,师兄是要做大事的,他日待鹏举成人,也来助哥哥成事。”

武松吓了一跳,坦白地说,就算岳飞想上山他都不敢留,只能应付两句。

周侗走出几步,又回来问武松道:“《金刚诀》修习的如何了?”

武松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日子东奔西走,也没时间《金刚诀》,便如实说了。

“此决一层比一层更难,你刚入石皮之境,鹏举都已是蛙游境界了。进入铜皮境界之前,莫要纵欲,否则便是蜗行牛步,难有进境。”周侗提醒道。

“老师放心,武松记下了。”

周侗与岳飞大踏步离去,武松看着二人背影,想着周侗对自己的好,心中异常感激。

在酒店与朱贵交代了几件事情,武松正要上船返回宛子城,见路上行来一人,此人散发皂衣,背上负着两柄戒刀,正是曾遇见过的双刀头陀昙忍。

武松迎了上去,昙忍见了武松,隔着老远纳头便拜:“哥哥救命恩情,昙忍永生不忘。”

武松扶起他,问道:“何来的救命之恩?”

昙忍道:“那日与哥哥分别后,我去西京洛阳见一个朋友,走的正是孤柏岭到神尾山那条路,将到孟州时,在十字坡大树下酒店打尖,酒店一个妇人给我倒酒,我听了哥哥的话,便用心留意,见那酒水果然异常浑浊,便多问了一句,妇人转头便泼了这碗酒水,胡扯些没用的。”

“然后怎样?”

“我说酒中定是有蒙汗药,与那妇人争执起来,妇人见我独身而行,从后厨叫出五六个人来,都拿着兵器要来杀我。我按捺不住火气,便将这些人全杀了。”

武松不禁无语,这头陀的杀性也太重了,动不动就全杀了,难怪他的戒刀血痕赫然,不知饮了多少人的鲜血。

昙忍接着道:“既然杀了人,我便想在店中搜些银两出来,走到后厨,却见案板上还有几条没料理干净的人腿。这黑店,明晃晃地下药杀人,我杀死他们却也不冤。”

“刚出去,又有个男人回来,见我杀了许多人,便跪地求饶,他自称是菜园子张青。又说什么酒店有三种人不害,第一便是云游僧道,我见他絮叨,也没听什么第二第三,便也一刀杀了。哥哥你来评理,哪有种菜的如此心狠手辣的?”

事情已过去十几天,昙忍说起来仍愤愤不平,胸膛起伏。

武松拉昙忍进酒店,命伙计打几角酒来解渴,道:“人已杀了,贤兄莫再动肝火,既来了梁山泊,就当此地是家。”

昙忍道:“做了大案,我也不敢再去西京,便原地返回来了,哥哥若收留我,我定当感恩戴德。”

武松大喜,道:“都是天涯沦落人,贤兄莫说客气话!”

二人在酒店饮了几碗酒,便去宛子城引见昙忍与山上头领相识。

乱了,全乱了。江湖上没了母夜叉和菜园子,也没了插翅虎,倒要看看将来定座次时,天降石碣上会写谁的名字?

玄之又玄的事,武松既然想不通,便也任其自然。这时林冲寻到了他,道:“这几日操练狠了,山上兵器眼看不足,史大郎说下山掳几个铁匠上来,我还是先问问你。”

“吴用先生怎么说?”

“问过了,先生说对山寨不熟,暂不理事,他现在看城防去了。”

武松道:“抢人上山不太厚道,还是雇几个上来,只要银子给足,一年半载也留得住。”

林冲答应一声要去,武松想起一事,问道:“哥哥在东京可认识一个叫徐宁的教头?”

“兄弟也听说过他?”林冲道,“徐宁是金枪班教师,他有一手祖传的金枪法、钩镰枪法,端的是天下独步。在京师时,多与我一起较量武艺,彼此相敬相爱。”

“既如此,哥哥为我写封信,我去见一见他。”

林冲摇头道:“写信倒是不妨事,只是徐宁是将门之子,绝不会上山来的。”

武松道:“我自然知晓,人家日子过得好好的,上山做什么,我只是有心结交,可不是要害他。”

林冲点点头,取纸笔来写了封信交给武松,叹口气道:“今时不同往日,但愿他还能念着故人之情,兄弟到东京可要小心些。”

“我与时迁哥哥同去,让他帮我换一副面孔。”

武松因何要去东京,只因昨天周侗的话提醒了他,要做事,就要快刀斩乱麻,自己还犹豫着邀何人上山,依照周侗的意思,小孩子才做选择,但凡对梁山有用的人,我全都要!

先从汤隆开始吧,林冲哥哥都提要求了,山上没有个好铁匠真是不行。自己找不到汤隆,但徐宁和汤隆是表兄弟,或许会有他的消息。

临行之前,武松找到了吴用:“老师昨天说了,我现在需要扬名,名声大了,英雄好汉自然就能聚拢在梁山义旗下,不怕花银子,这件事你去做吧。”

吴用手里拿着一个账本似的东西,拿着笔写写画画,也不知道记得是什么。他静静听武松说完,沉吟片刻道:“这事容易。”

容易吗?武松心道,你是不是把问题想简单了,这年头连个电话都没有,更别说互联网了。想炒作都没什么手段。

吴用道:“这种事,守家在地的只有摆摊说书的有些用处,剩下的必须要游走四方的人来做。一是乞丐,二是杂耍卖艺的,三是行商押货的。口耳相传,人传人,快得很。”

“市井中扬名,除了上面的法子,还有什么最快?”吴用也不等武松回答,接着道,“童谣谶语,我好好编几条,管保让哥哥的大名传遍天下。”

武松忍不住想要鼓掌了,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类似“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这种谣言,可比正经事情传播的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