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月清风剑 > 第91章 双拳出击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达移师攻城,池州守将洪钧战败逃走,池州第二次被徐达攻破,收回池州。

赵普胜逃到安庆,主动协助安庆守将守城。他料徐达乘胜而来,必定有水师,就在长江的河湾里设下埋伏,专等徐达水师。

果不出所料,老将俞廷玉率水师来到河湾,赵普胜一声炮响,船只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俞廷玉见状,提枪挺立在船头,率兵猛战,双方激战了两个时辰,未见胜负。谁知赵普胜盯住俞廷玉,射出一支冷箭,正中廷玉左腮,廷玉疼痛难忍,晕倒在船中,顿时俞廷玉水师大乱,幸亏俞通海水师赶来接应,才将廷玉救出,其他船只多被赵普胜夺去。

俞廷玉伤势不轻,当晚身亡。俞通海忙奔回大营向徐达报明败状,徐达也十分叹息。令通海扶老将军灵柩回巢湖安葬,一面遣人飞马驰报应天府。

朱元璋接到安庆的噩耗,他深知西线上的赵普胜乃是他的一心腹大患,此人不除,池州永无安定之时,决定用离间计来除掉此人,朱元璋同李善长商议此计,朱说:“赵普胜少智谋,陈友谅贪而嫉功,只要我们选好人,这条计是完全可行的。”

经过挑选,找来一个牙将名石良,叫他带上足够的金银去实施此计。石良是巢湖人,他有一个同乡叫赵显,是赵普胜的门客。于是石良就去安庆找赵显,二人经常在一起吃喝,形同兄弟。后石良回应天派人给赵显送一封信,信故意送错到赵普胜处,赵普胜见是应天来信,就拆开一看,信中语言多为隐语,赵普胜看了心中大疑,遂疏远赵显,并派人抄赵显住地,赵显连夜逃到应天投石良,并降朱元璋,元璋特别优待赵显,并给赵显重金,令他前往陈友谅军中散布赵普胜的谣言,陈友谅军中有几个赵显的同乡,赵显找到了这些同乡,用金钱开道,没有办不成的事,赵显大肆散布赵普胜恃功,功劳怎么大,却得不到陈友谅的重用,又说他的武功比陈友谅高出许多,如徐寿辉如果用他为统帅,不出一年,就可以打到应天府去,又说赵普胜对陈友谅心存异志,早晚准备谋叛等语。几个人不同时间向陈友谅告密,常言道:“曾参杀人,三人成虎。”谎言怕重复,重复多次成真理,陈友谅听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几个人“告密”,自然就起了疑心。他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观察动静,赵普胜哪会知道其中的奥秘?见了使者,满口多谈战功,说安庆城下如何射杀敌将,掠敌船多少艘,对池州之事只字不提,骄矜不已。使者回见友谅,如实陈述。陈友谅即带重兵来安庆,只说与普胜会师,商议进攻池州事宜。赵普胜忙到江边迎接,才到陈友谅船上,就被拿下,还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就不明不白地作了刀下之鬼。真是曹操倒霉遇蒋干,陈友谅倒霉遇赵显。朱元璋未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他的心头大患,可见反间计之厉害。赵显回应天府禀明朱元璋,元璋大喜,厚赏赵显。

再说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第二次攻下池州后,同时收复了徽南大部分州县,直接打通了从应天府到浙江的通道。邓愈、胡大海即率兵从昱岭关入浙江的通道。邓愈、胡大海即率兵从昱岭关入浙江的遂安和建德城下,元守将不花弃建德而去,朱元璋改建德为严州府,令李文忠为帐前统治亲兵使,镇守严州府,邓愈转向西攻入江西,胡大海往南攻婺州(今金华),数月不克,朱元璋闻报,即调徐达回应天同李善长守应天府,朱元璋自领兵十万,常遇春为先锋由宁国直达浙江到婺州城下,胡大海详细禀明进攻婺州失利的原因,原来守婺州是元将石厚生与守处州的石宜生兄弟俩,婺州和处州(丽水)互成犄角之势,进攻婺州处州必援,所以屡攻婺州不下。大海还说:“听说主公要来婺州,石宜生已准备了数百辆狮子车来对付我们,听说现已运到松溪了。”

朱元璋一针见血地说:“这么说来进攻婺州的关键是围点打援的问题了?”

“围点打援?”胡大海想了一下说道:“主公,你一来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好一个围点打援,我怎么没想到呢?”

朱元璋继续说道:“松溪山多路窄,车很难走,若派精兵路上阻止他们,便可破它,援兵一破,婺州不是就可以攻破了?”

胡大海睁大眼睛说:“对呀!这件事经主公这样一指点,事情就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如拨云雾见晴天。”

朱元璋继续说道:“听说你义子胡德济很是骁将,为何不派他带锐卒数千,前往松溪去截援师?”

大海马上令德济带兵五千,前往松溪正遇狮子车运到松溪。在一个叫梅花门的地方,林茂路杂,山路崎岖,就算没有敌人,也行走艰难,现在大敌当前,胡德济的士兵如从天降,吓得运车兵一个个手脚失措,纷纷弃车抱头逃跑而去。

胡德济将车上财物劫走,将车一火而焚之,未损一兵一卒,高兴地回大营缴令。

得到援兵被毁的消息,婺州守将一片惊慌,已无守心,城内一副将派人出城请降,约好半夜开城门引兵入城。到时果然城门洞开,胡大海一拥而入,连石厚生也被活捉。城被攻破元璋领兵入城,照例出榜安民。朱元璋下令改婺州为金华府,开郡学,聘请贤良学士入闱,聘宋濂为五经师,戴良为学正,吴沈为训导。由于连年战争,学校废止,现正式兴办学堂,深得人民拥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