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月清风剑 > 第92章 三请军师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听罢,眼中放出光芒来。他十分遗憾地说:“我在婺州时,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许瑗说道:“那时处州尚未攻下,主公来去匆匆,哪能顾及此事?”

朱元璋在房里不安地走来走去,他走到许瑗面前说道:“你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请到刘伯温?只要我有的,要什么我给什么?”

许瑗想了一下说道:“主公,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把刘伯温请来。”

“快说,有什么办法?”

“据我所知,主公麾下总制孙炎和刘伯温是好友,令孙炎带上厚礼前去,没有办不好的。”许瑗说道。

朱元璋忙召来孙炎,令孙炎带上聘礼和聘书前往金华,见了胡大海,他们一同前往南田。

到了刘伯温家,一看不巧,刘伯温老母刚去世,刘伯温正在忙于老母的丧事。

刘伯温还是把二人迎进客厅,茶毕,孙炎献上朱元璋书信,聘书和聘礼,刘伯温看信毕,孙炎说明来意,并说:“……先生身怀济世之才,岂可终老林下,大丈夫在世就是要大展宏图,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慰生平。现在吴国公思贤如渴,天下学习,志士尽归心。国公久仰先生大名,特令在下前来邀请先生北上,赴金陵共商国事,望先生休要推辞。”

刘伯温听了对孙炎道:“对于吴国公的美意我刘基深感谢意。但我的情况你们二位是知道的,我母亲刚去世,有热孝在身,不能远行。历朝至今丁忧在身,三年不仕,以尽人子之道。草民听说,吴国公在金陵曾提倡‘以孝治天下’,我母亲新逝,刘基只知尽孝,其他诸事一律不问,这一点料想吴国公也能体谅。现在草民俗务繁忙,恕不奉陪。”

这是明显的逐客令,二人没法,只好告辞而出。孙炎忽然想起,这是自己失礼了,自己不远千里来到刘家,正逢母逝,自己不曾吊唁,却开口就是下聘什么的,这简直太不近人情了,孙炎对胡大海说道:“我们俩办事能力太差,太不近人情,我们实在太失礼了,被赶出来是自作自受,是应该的,我们应先吊孝,后下聘。”

胡大海也说道:“对,我们应该先吊孝,后相机下聘。人家正在悲痛之际,我们这完全是不顾人家的感受。我们失礼事大,现在赶快回处州去,备齐礼品,明天来吊孝。礼缺后补嘛,明天隆重地来吊孝,是挽回失礼的最好方法,这是给悲痛的人的最好安慰。”

二人带上人马急速赶回处州,连夜叫耿再成准备了四份不同的祭礼,应天府吴国公朱元璋,应天府总制孙炎,金华总兵胡大海,处州总兵耿再成,一路大队人马来到南田进行吊孝。这一下哄动了青田县和文成县,连这两个县的县令和社会名流都纷纷来到南田刘府来吊孝,整个吊孝过程风风光光,热闹非凡。连刘伯温也觉得他们会办事。孙炎离开时对自己失礼再三向刘伯温表示歉意,同时留下黄金百两作吊礼,刘伯温坚持不收,孙炎道:“这是吴国公送给老夫人修墓用的,与聘礼毫不相干,刘先生没有理由拒绝的。”

“礼太重了。”刘伯温为难说道。

“那是你和吴国公之间的事。你以后当面谢他好了。”孙炎说道。

孙、胡、耿三人告别刘伯温,带着随从离开南田。孙炎星夜赶回应天向朱元璋复命。朱元璋未能聘请到刘伯温未免有些失望,当孙炎谈到自己代表吴国公送百两黄金作祭礼之事时,朱元璋夸奖道:“好,这件事你做对了,给第三次我亲自出马留下了伏笔。可是,丁忧要等三年,三年以后才能聘他出山,这时间太长了!”

孙炎说道:“那倒用不着三年。孟子说过:‘亲丧故所致敬也。生,侍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按浙东风俗,七七四十九天,断七之后,即可远行。所以,只有等四十九天以后再提此事也不迟。不过依卑职之见,这次最好主公亲自去一趟为好。”

“看来只有这样办了。”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算着日子过了一个半月,李善长对朱元璋道:“主公,昔日刘皇叔三顾茅庐,最后是斋戒三日才请来诸葛亮,既然是刘伯温有经天纬地之才,主公也应该斋戒三日,表示爱才的决心。”

朱元璋点着头说道:“你说得对,我也斋戒三日吧!”

朱元璋正准备去南田,忽下人来报:“有一僧一道要面见吴国公。”

朱元璋一听知道是老熟人周颠和尚和铁冠道人张中来了,忙出堂相迎。

朱元璋见了二位高僧和道人,忙拱手道:“二位师叔,好几年没有见了,今天是哪阵风把二位仙人给吹来了?里面请坐。”

周颠和尚边走边说:“肯定是东南风把我们吹来的。怎么样,牛鼻子老道,我说嘛,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看我们的朱元璋,几年不见,变化不小呵,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人也长白了,也精神了不少。”

张中道人说道:“人家正是春风得意,蒸蒸日上之时,当然精神舒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