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 > 第312章 再启私有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香江,很多企业是垄断性质的,就会产生很多‘大王’,比如船王、钢铁大王、化工大王、丁屋之王、殡葬大王、钟表大王、纺织大王……

这些大王,说明都是垄断性质的,而水泥大王就是青洲英坭了。

现在青洲英坭的实控人是和记黄埔,他们从原控股股东买入股份之后,又进行了增持,达到了34.9%;而大发基金这么多年的增持下,已经达到了33.1%;郑昆自己在大发证券的账户里,还有11.3%,统计过后,持有79.3%。

在香江,上市公司的股份太集中,那么就会启动私有化程序;而郑昆看中的除了水泥业务外,还有就是红勘海旁的八十万尺的土地。

在九月,和记黄埔发出公告,决定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私有化青洲英坭,而此时青洲英坭的价格是6.7港元,溢价为19.4%,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优惠了,不少人动心了,此时股市并没有好转,特别是最近二个月,仍然在阴跌。

不过就在和记黄埔发出公告的第二天,也就是周六,有一家小报,就指出,此价格太低,原因有二。

青洲英泥是香江唯一水泥供应商,能带来经常性盈利,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该公司持有在红勘旁边的八十万平方英尺的土地。

和黄这些年,一直以来,凭借其对外贸易,积累了巨量的资金,这些资金,让其这些年,一直收购香江的土地,除了天水围488公顷土地外,其持有的黄埔船坞、茶果岭、鸭梨洲、薄扶林(前牛奶公司)等面积的土地,这些土地,将来会迎来大幅涨……

这篇报道,将和黄未来在香江土地的野心曝光出来;这篇评论,也被人送到了郑昆面前,他只是笑了笑,并不予评价。

晚上回家的时候,安妮也拿着这份小报,给郑昆看,郑昆笑道:“就算知道了,那他们能怎么样?还能咬我不成?只是酸罢了。”

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周六周日是回家的。他的三个儿子都放假了,他更多的时间,是与三个好大儿培养感情。

“春假,你们三个就去公司,跟着三个公司总经理后面,多学多听,不要说话。”他喝了一口汤,润润喉,才继续说道:“李老板的大儿子,都跟着他开会上班,耳濡目染之下,一定能成为好的接班人,我不用你们那么辛苦,不过没事也去听听。”

“老大跟在马生身边,看看他怎么管理和黄公司的;老二就去会德丰,跟在霍生身边 ;老三去大发金融,跟在袁总经理身边。”

“这不是固定的,你们在每个老师身边,将他们的管理与你们的理解,都要写一份报告给我,你们这些做娘的,不能给他们帮助。”

虽然三个儿子,一脸的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办法;不过他们的老妈,表面平静,内心却是很高兴的,大儿子去和黄,好应该是主业,而二儿子去会德丰,也是要重任的,老三去金融,那也是家族重要的现金来源之一。

“我这么多仔,自然要为他们的前途着想的,如果不行,那就混吃等死,早结婚,为家族多生仔;别在外面丢人现眼,就是去玩女人,也要多生几个仔先。”

看着郑昆在那里说着几个仔的前途,那样子,像一个老头子。

几女也是知道,现在香江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后代,基本上,变成了生育机械,这就是大家族的……太TM爽了啊,还有比这爽的么,每个月都有钱领,每个月可以随便花差,还有比这爽的么?

果然,投胎是个技术活。

想到这里,郑昆就感觉这饭也不香了,菜也没味道了;自己获得穿越机会,打下的江山;但是,这几个仔,比自己还爽,那怎么可以?

原本好好的家宴,突然冷了下来,只有碗筷吃饭的声音,其他人都不明白,郑昆说着说着就不说了,而且脸上也阴沉下来。

而且,还用不善的目光,在自己的几个儿女身上巡视起来,那样子,一看就是不怀好意;此时吃饭的八个儿女,突然就感觉有些冷了起来。

“以后大学毕业了,就从底层开始做起,不了解公司,将来怎么管理公司。”

等他说完,餐桌上,才开始恢复原来的样子。让其他人才安心下来。

周一,和黄对外宣布,已经持有青洲英坭85%以上的股份,私有化基本不可逆转了,现在所有的投资人,要么将手中的股票卖掉,要么,就是这些挺着,直到退市,成为小股东,到时就真的身不由己了。

周二,和黄宣布,已经持有青洲英坭90%以上的股份……

周三,和黄宣布,已经持有青洲英坭96%以上的股份……

很多香江人,都感觉这私有化的速度太快;特别是有些人,他甚至感觉那些散户怎么没有出来闹事呢,这么快就要完成了私有化。

原时空,李老板先持有40%,然后一个定向增发,其持股超过了70%,但是,那些韭菜们,都反对,最后以每股14港元以上,才完成了私有化。

周四,和黄宣布,已经持有青洲英坭99%以上的股份……

周五,和黄宣布,已经完成对青洲英坭的私有化,青洲英坭成为和黄的子公司,同时,青洲英坭宣布,将交四亿港元的补地费,将红勘地块转换成住宅用地……

全香江的人,看到这篇报道之后,内心同时浮现一句话:果然如此。而那篇评论,根本一点用也没有,还恶了和记黄埔,虽然那篇评论用的是佚名,但是,大人物根本不在意,你既然敢刊登,那么,你就有问题。

你不知道是谁投的,但你看到和黄的时候,就说明你TM根本没把老子放眼里;郑昆先把对方的资料记到小本本上,将来有机会,肯定会让他们知道:东西,不是能随便吃的;而话,也不是能随便说的。

郑昆感觉自己的格局不行,还需要多多的进行养气,要做到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