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从部队里挑出汉人进行收编,自此他有了一支精兵,和那些扛锄头扔镰刀的农民起义军有了很大的差别。

当然,比士兵数量重要得多的还是人才。在定远,朱元璋一共得到了三位日后发挥大作用的人才。

某天,有一对兄弟听闻朱元璋的威名,就从定远来投奔了朱元璋,一个叫冯国用,另一个叫冯国胜。

朱元璋断定这两个人都是不可多得人才,就留下了他们。而这个冯国胜后来的名字,叫做冯胜。

定远还有一个人到中年的书生,他听闻朱元璋来后,就去军营投奔他。

两人一见如故,这个中年人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他做了幕府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这个中年人的名字,叫做李善长。

刘邦咧开大嘴笑了起来:“老萧你们看,没想到朕在后世还能这样当正面教材。”

“可以说,没有朕,就没有这个朱元璋的未来啊!是朕启发了他,是朕成就了他!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又来了。

萧何曹参等人擦了擦脸上的汗,努力挤出一丝应和的笑容。

“喂喂喂,你们什么意思?不想笑可以不笑,没必要勉强!”刘邦皱起了眉头噘起了嘴,十分不爽。

……

朱元璋下一步的进攻方向是滁州,宋朝的欧阳修在他的《醉翁亭记》中有“环滁皆山也”的描写,这种地形是标准的易守难攻模型。朱元璋在思索如何攻打。

但朱元璋这次终于想错了——他高估了元朝守军的战斗力。朱元璋的军队甚至没用全力,就把元朝守军们打的屁滚尿流,落花流水。

在轻而易举地得到滁州之后,又有三个人前来投靠,他们分别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朱元璋的姐夫和他的儿子保儿。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而李贞经常接济朱元璋,朱元璋收留了他们。

也许朱元璋自己不会想到,朱文正和保儿会在日后发挥怎样关键的作用。

当然,保儿只是小名,他后来的名字,叫做李文忠。

好了,凑齐了这一套班底,朱元璋也算是小有所成了。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从一个吃不起饭的乞丐到现在统领几万人的头目,已经可以算是鲤鱼跳龙门了。

当然朱元璋肯定不会满足于此,他正踌躇满志地规划下一步计划时,又有人敲开了他军营的大门。

很遗憾,这次并不是像李善长、冯国胜那样的人才,而是朱元璋的老岳父郭子兴。

朱元璋走后,郭子兴的能力压根不允许他斗得过孙德崖等人,竟然就这样被孙德崖赶出了濠州城,落魄得不得了。

当然,郭子兴也不指望朱元璋能怎么样对自己好,因为自己曾经把朱元璋关进大牢,还差点给人家饿死。但想着自己毕竟是朱元璋的老岳父,郭子兴还是厚着脸皮来投奔了朱元璋。

到了滁州,朱元璋热情地接待了郭子兴,并当众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决定:他宣布,把自己手底下三万人的兵权,交给郭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