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华盛顿特区正值傍晚。
白宫地下战情室,一扇巨大的防爆门缓缓关闭。
战情室内,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旁,中情局局长盖伦擦了擦眼镜镜片上的雾气,又看了一眼墙上的电子钟。
电子钟的时间,刚好跳转到17:30。
“先生们,我们可能正在经历冷战结束后最危险的时刻。”
克灵顿总统用钢笔敲了敲桌面一张卫星照片,这赫然是一张莫斯科南郊的红外成像图,照片上,两排橘红色的跑道灯如星光般清晰可见。
这张照片,是盖伦5分钟前交给他的。
“林冬,已经到了莫斯科。”
“盖伦局长,说说你的意见吧。”
战情室坐着的几个人,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到了盖伦身上。
盖伦放下平时很少佩戴的老花眼镜,开口说话:
“据欧洲2号预案综合情报显示,林冬于半小时前,乘机抵达了莫斯科南郊。”
“目前,他藏身于一家废弃的玉米面粉厂,这家面粉厂,也是黑面组织在莫斯科的秘密基地之一。”
“我们隐藏在莫斯科的一支地面情报小组,一个小时前,发回了另外一张照片。”
盖伦从总统面前的照片中,抽出了其中一张,递给邻座的国防部长裴里:
“裴里将军,您可以看看,大家也可以传阅一下,照片有些模糊。”
裴里仔细端详着照片,上面的朦胧夜色,拍到了一个模糊的男人侧影。
裴里“噫”了一声,皱了皱眉。
接着,他又将照片传递到邻座另一位同僚手上。
“这个人......感觉有些眼熟。”
“对,好像在哪儿见过。”
“我看,应该是莫斯科那边的人。”
......
战情室,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诸位,都看过照片了吗?”
盖伦等讨论声渐歇,才重新开口道:
“大家不用猜了,我们技术科的精英们,已经通过有效对比,确认了照片中人的身份。”
“这个人,确实来自莫斯科,真实身份较为敏感,他是北熊国总统安全局,现任局长普吉!”
普吉的名字一出,会议桌旁又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
“普吉?果然是他!”
“在莫斯科,此人历来都是少壮强硬派。”
“盖伦局长,这张有关普吉的照片,在哪拍到的?”
盖伦清了清嗓子,回答道:
“问得好,这张照片,是一个小时前,我们的情报小组在林冬到达的那家面粉厂拍到的。”
“由于那边已是深夜,距离也有点远,所以拍出的像素不高。”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莫斯科当局,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与林冬接触。”
嗡~
议论声再起。
克灵顿举起钢笔,敲了敲桌面:“安静!安静!请听盖伦局长说完。”
总统都出声了,底下的人自然听话。
战情室顷刻间便安静下来。
“各位,普吉与林冬秘密会面,两人具体谈了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
盖伦分析:
“但是,大家别忘了林冬在欧洲的所作所为,你们觉得,他与莫斯科方面的接触,没有联合针对我们的企图?”
“林冬是一个睚眦必报的疯子,他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总统大人刚才说得对,我们正在经历冷战后最危险的时刻!”
“华盛顿,有难了!”
......
....................................
莫斯科时间,凌晨0点02分。
寒冷的黑夜,像一头埋头假寐的黑熊,不时发出呼啸的盹音。
废弃面粉厂很大,但设施还算完整,厂房和办公区的暖气管道,发出低微的嘶嘶鸣响。
工厂北面,有一座暗黄色的三层小楼,楼房底下,停着三辆黑色的伏尔加小汽车。
小汽车旁边,站立着6名身材魁梧的黑西装大汉,表情严肃,眼神充满了警惕。
小楼灯火通明。
从楼外各处一直到每一层的楼梯,都站满了佩戴黑色面具的打手。
三楼一间房间内。
普吉局长解开貂皮大衣的钮扣,露出了里面白色的衬衣。
衣领口内,一件克格勃特制的防弹背心若隐若现。
他身后站着的两名彪形大汉,动作划一,两手交叉轻搭于腰腹间,目光锐利。
“刚才,你们有听到飞机降落的轰鸣了吗?”
普吉回过头,不经意的问了一句。
“普吉局长,我们都听到了。”
“对,局长,是客机降落的声音。”
两名保镖认真地回答。
“那就对咯,林冬到了!”
普吉调整了一下坐姿,冷峻的刀刻脸庞,露出了一缕耐人寻味的笑意。
不远处,传过来厂房铁门的开合声。
1分钟后,楼下的空地,一阵“吱嘎吱嘎”的刹车声刺破了宁静的黑夜......
车停好,有人上楼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