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 > 第166章 战局降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丞相!关羽(张飞)愿意!”关、张二人连忙跪倒在地。

其实何进这般处理对于他们又何尝不算是好的结果呢?

在这样大罪的背景下,刘备能侥幸活命,丞相显然已经做到了极致。

对此,他二人无不感激。

至于他们自己?试问能活着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死?

都是成年人了,正所谓清高怎能能当饭吃呢?他二人在这世上起伏多年,一身本领又怎会不想“卖与帝王家”,搏个不世功名,将来也好封妻萌子。

现在何丞相一番安排,不但刘备能活,他二人亦不用怀着愧疚与何丞相为敌。

甚至将来还有机会建功立业,又岂能不愿意?

唯独就是刘备,虽侥幸得活,可他又如何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今后与二弟、三弟不说形同路人,却也很难再像之前那般亲密了吧,于是神情难免有些寂落…

可他也知道何进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承担了许多,即便是其如今权倾朝野,但放过自己这样的叛乱“首恶”却依旧会为其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这一点,刘备是佩服何进的魄力的,看样子对方的确非常看重二弟、三弟。如此也好,起码两位兄弟可以不再受自己连累,从此平步青云。

只是想来,或许何丞相曾经也对自己抱有厚望吧,刘备不禁回忆起初见何进时的情景,心中满是唏嘘。

随即他意兴阑珊地朝着何进躬身道“谢丞相。”

“先别急着谢。”何进先是命人将刘备等人松绑,既然说放过,便没必要再缚着了。

而后又继续说道“本相虽免你死罪,但叛乱却并非儿戏,故本相判你笞刑三十,发配东平陵,五年后可免、入民籍,未有天子诏任何官员不得举荐、录用。你可服气?”

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备毕竟犯了大罪,不罚不足以服众。而这番判罚则是何进刚才思索后紧急制定的策略。

其中笞刑即鞭刑,简单来说就是脱了裤子打他屁屁(当然也可以是背部、大腿等等)。

此是西汉废除肉刑后常见的一种刑罚,三十鞭本身不轻不重,但若以刘备所犯之事论,已是格外开恩了。

只是“士可杀不可辱”,对于刘备而言,笞刑对其身体的伤害或许反而不如心理的大。

不管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有所惩戒了。

至于发配则类似于流放,即剥夺民籍,与奴仆一般,需要到目的地上通过劳作甚至充军来赎罪。此法已经是死刑之下较重的判罚了。

只不过与历史上发配地点多是边疆的不毛之地不同,何进将其发配到东平陵,此处乃是济南国治所,远不如边疆那般艰苦。

但正是因为此处是济南国,刘备才更不好受,如“落马”之人一般,刘备本是济南国相,也就是所谓的“老一”,现在突然骤变在济南国内“为奴”,这其中落差只怕相当之大。

甚至因为他曾经的身份可能还会受到当地官员、百姓的“特殊照顾”。

如此看来,刘备的发配之路并不会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好过,这一条同样罚到了实处。

但何进还是“开恩”到以五年为限,许他重新入籍,算是给予了刘备“重新做人”的机会。

至于最后那条非天子不能启用?开玩笑,你都有过叛乱的黑历史了,还能让你入仕?这一条在任何朝代都是理所当然吧。

一套“组合拳”下来,看似不轻,可对于本该被斩首的刘备而言,如此判罚只能说是重拿轻放、小惩大戒。

故刘备亦只能苦笑着表示愿意服从…

何进见状满意地点头,又朝着身旁的焦和点名道“焦刺史。”

“丞相。”此刻焦和已经洁面完毕,加上大战结束他不用再担惊受怕,整个人的气色倒是恢复了不少,于是应声上前,听候着何进的吩咐。

“刘备之罪本该处死,然本相身为朝廷大军主帅,当有临机处置之权。今念刘备诚心悔过并率大军而降,特免其死罪。至于其处罚便依本相所言,如何?”

何进的话不容置疑,与其说是在问焦和,还不如说是在为此事定性。

毕竟放过叛乱“首恶”,即便是身为丞相的他,官面上也需要一个能解释得通的说法。

而及时悔悟,率众投降便是何进替刘备找的理由…

同时,如此安排,由于刘备被搭配至青州,也算是阴差阳错地让其还了焦和被其软禁之事…

“自当以丞相所言为准。”焦和虽有些怨恨刘备,可何进既然开口免了其的死罪,他焦和自不能再有其他想法。

“恩~”对于焦和的“大度”,何进满意的点了点头。

心中不由有些乐道:焦和虽然平庸且有些懦弱,但为官多年,政治上还是正确的…

此事到此也算完美画上了句号,剩下对于俘虏的安置等问题,自然轮不到他去操心了,事事过问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何进将俘虏问题交给徐晃去处理,以他的能力,这点小事不成问题。并叮嘱焦和,青州方面要做好接收准备,毕竟这些士兵本都是青州之人,何进也准备将其安置在青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