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能掌控宇宙从地球开始 > 第19章 赛前的上午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篮球可以说是他从小玩到大的体育项目。只是可惜,他家基因可能没有点对,他父母就是个普通人,没有特别高的,周勇身高也才一米七多。

他要是有个一米九多的身高,那么可以肯定,他以后绝对是国家篮球健将。甚至能打到国外去玩个什么NBA的。

铃铃铃,这是今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课,下课后还有时间吃个午饭。不过为了不犯食困症,大家决定中午不吃了,直接比赛。

铃铃铃,这是一节生物课,王浩然对生物课非常喜欢,喜欢程度可以说是不下于化学物理和地理。

说到生物,可以说是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生物,生物也无处不在,按理来说,生物这门学科这么有用,以后一定好就业。恰恰相反,真要是大学学了生物,专攻生物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等他们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可是尴尬的紧。

社会上哪哪都离不开生物。但是就是不缺生物学岗位。要说这生物是真重要,就拿医学来说,定然是离不开生物学的。问题是人家医院招聘只要医学生。

不要生物毕业的学生。话说进不了医院,去个医药公司也行,问题是人家医药公司直接招聘药学专业毕业的医学生。其实生物学毕业不好就业,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学科太大了。

如果非得形容一下的话,生物学可以跟宇宙学比较。宇宙有多少未解之谜。宇宙有多大。地球就是宇宙的一部分。那么知道了宇宙有多大,就应该知道生物有微生物和细胞,甚至还有更小的。

所以宇宙有多大,生物就有多小。所以说研究生物等同于研究宇宙。要是具体研究不到博士好难有成就的。

宇宙学博士可能具体研究宇宙的某个星球。而生物学博士,具体研究的就是,遗传生物学,或者是植物生物学,等等。因为生物这个学科太大了。

所以不学到研究生,博士,很难真正知道自己学习方向。更别说就业了。你都不知道自己研究啥的,怎么找工作呢,难道利用微生物酵母做馒头。这个岗位也不需要大学生啊。王浩然对生物学是有深刻理解的。他非常清楚的知道生物学是个多么大的学科。

而高一的生物主攻方向是分子与细胞,可以说学好生物对于王浩然日后研发异能,开发新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开学到现在王浩然已经学习了,从生物圈到细胞,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与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节课老师讲解的还是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以看出,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当年科学家正是怀着对物质跨越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探索生物膜结构。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界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中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两层!

除了脂质外,蛋白质也是细胞膜的成分。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但直到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科学家用它来观察细胞膜。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的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对这一模型的异议增加了,不少科学家对于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如果是这样,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不好解释。

随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运用于生物模型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

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颜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颜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白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儿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儿发红色荧光。

在37℃下,经过40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一九七二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王浩然一边认真听着生物老师的讲解,一边放出意念观察着自己体内。先是观察到身体的血肉组织结构,又是观察到骨头内脏,又随着血液流动观看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