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奇瑜等人在衡阳等待着,侦察兵正对北面的湘潭、长沙、岳阳一线进行侦察,面前的沙盘一天天的在逐步完善,北面各州府的兵力、道路、桥梁一个个的标准出来,已经到了岳阳一线,很快就要接上汉阳府的边境了!

衡阳北面的长沙府是湖南的中心重地,明洪武五年(1372)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十三年五月复置)、湘阴、湘潭、浏阳(洪武二年降为县)、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11县及茶陵州,府城依旧设于长沙、善化两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长沙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交通便利, 物产丰饶。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长沙逐渐发展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有明一代,长沙作为湖广布政使司管辖范围内的“名府”之一,先后有潭王、谷王、襄王和吉王及其子孙共10位藩王就藩长沙,历时195年,直至明末。

长沙藩王中繁衍最久的一支便是第四位封藩于长沙的吉王朱见浚与其子孙。吉王为明英宗第七子,深受英宗喜爱,天顺元年(1457)封吉王,成化十三年就藩长沙府,享国达五十年之久,后世继承,永历十五年,最后一任吉王朱慈煃跟随永历帝逃难缅甸,死于咒水之难。不过现在他们不要逃亡了,都去了北美洲大湖区根据地劳动了。

长沙府,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战国时是楚国在南方的战略要地,曾为汉长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历代均为湖南及周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考古奇迹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世界上最多的简牍均在长沙,岳麓书院是湖湘大地文化教育的象征, 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

长沙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沿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只有北面是洞庭湖平原。从这里溯江而上,可达湘潭、衡阳,顺流而下,可出洞庭,入长江。

历史上崇祯十五年,张献忠“起义军”曾经攻破长沙,之后转向西北攻入四川建立大西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大明亡国,紧接着清军铁骑入关,李自成败亡,清兵直下湖广,驻守长沙的巡抚何腾蛟召集部下盟誓抗清, 并与前来围攻长沙的李自成残部刘体仁、郝摇旗等携手合作,秣马厉兵,准备共同保卫长沙。可是何腾蛟这人实在是心胸狭窄,对前义军不仅不给予粮草支援,反而离间义军,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明“忠臣”。不久后,李锦(李自成从子)、高必正(高夫人之弟)也率众数十万抵达湖南常德,何腾蛟又派人招抚,就是想利用义军在荆州布防,挡住北面的清军。结果清军从江西杀来,明军将领纷纷投降,何腾蛟被部下徐勇出卖,以身殉国,明军大败!

二十多万人败给了几万清军,不得不说是何腾蛟的狭隘做法导致的,除了自己的二三万所谓的嫡系,其他的各路明军都被他歧视,离心离德,连粮饷都是自己抢劫得来的,人家凭啥要听你指挥,还自作聪明的把非嫡系都推到前沿一线,结果是前沿皆反,自己被围身死,何腾蛟是标准的东林党大人物,内斗内行,争权夺利无往不胜,阴谋诡计随手拈来,对付异族外敌仍然不忘借刀杀人,这样的人掌握兵权就是自掘坟墓,大明不亡才怪了,所以李天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人民军体系,士兵全部经过政治思想教育,军官全部都是讲武堂培训的,绝不会让大明的阴谋家文官集团把手伸入军队里来。

长沙府、洞庭湖流域、岳阳府正是陈奇瑜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水系由面积2691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和入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条河流和直接入湖的汨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水系来水经湖南省城陵矶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其中:湖南省境20.48万平方公里,占78%;贵州省境3.04万平方公里,占11.6%;其余10.4%属桂、川、鄂、赣、粤诸省(区)。占领洞庭湖水域,通过水路可以沟通联络湘、鄂、桂、川、赣、岳诸省,对以造船业发达的华夏来说,是一个必占的要地,形成长江以南的内河航运中心势在必行,可以快速运输粮食物资、武器弹药、兵源,向各个战区机动,无疑是多了很多的后勤基地,前进基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