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世纪风口 > 第16章 寻求突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两天时间的整理和修改之后,胡文霆形成了一份三千字左右的报告,名称暂定为《援边干部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报告中首先对援边干部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是对援边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单纯地认为援边干部只要能给单位争取一些资金、设备就行了,至于工作上发挥多大的作用关注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援边干部作用的发挥。

二是在援边干部的管理上,存在“两不管”的管理真空现象。按照相关规定,援边干部实行受援方与支援方共同管理,以受援单位管理为主、派出单位管理为辅。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受援单位碍于情面或有所顾虑疏于管理,而派出单位离得太远,鞭长莫及,想管也管不着的情形。

三是援边干部们目前工作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尽管援边工作开展以来,当地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援边工作目前已经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包括全县的经济总量仍然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低;

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财税形势严峻,财力严重不足。

企业融资渠道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干部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浓。

四是对多水县的支持还需加强。多水县作为国家确定的试点县,需要东海方面和白水地区携手合作,共同来实现多水的经济发展目标,但目前多水的一些上级部门却认为试点县是东海的试点,应该完全由东海来负责所有的支持,多水当地的一些上级部门检查指导多,服务不够到位。

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胡文霆也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援边工作的认识,各单位要从宣传工作入手,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援边工作的背景、重大意义和目前援边工作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援边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打牢做好援边工作的思想基础。

援边干部接收单位,在政治上要充分信任他们,支持援边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并根据援边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特长,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发挥专长,做到岗位、职务、分工“三到位”,做到给职、给责、给权。

要充分利用援边干部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派出单位与受援单位的联系沟通,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互访交流上下功夫,发挥援边效益最大化。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援边干部的管理。坚持“援边干部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方针,同时统筹兼顾派出地管理、援边工作队内部管理,还要有效调动援边干部的自我管理。

要通过各方面都来经常关心援边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提醒、诫勉,防患于未然。

要避免出现极少数接受单位和派出单位“两不管”、“两张皮”、 援边干部管理边缘化或特殊化、健康成长受影响等不利局面。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援边干部领队的作用,健全工作队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加强援边工作队内部管理。

三是充分发挥选派单位的后盾作用。做好干部援边工作,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作用,需要派出单位、受援单位和援边干部本人的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受援单位是援边干部的前沿阵地、派出单位是援边干部的坚强后盾,没有双方的关心和全方位的支持,援边干部就不可能冲锋陷阵、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同时派出单位还要主动关心、主动照顾,经常了解援边干部及他们家属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和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激发和调动多水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处理好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注重把支援帮助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

援边不是简单的“输血”,能否给多水经济建设带来活力,最终要靠多水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

多水方面要积极主动的吸纳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树立大开放、大市场的意识,大量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当地和东海两个市场、两地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强多层次、宽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联合兴办相关产业。

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多水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上下功夫,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努力把企业培养成多水发展的主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