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觉晓刚刚走过去,钱总的目光就在她的身上打转。

“张总,杨总。”

张总和杨总同时对这个小丫头笑了起来,一个是拿她当孩子看,另一个是拿她当财神看。

杨总心里有笔账,小苏说前期有一万件订单,即使给他百分之五的回扣那就是三四万块。

现在一个国营服装厂厂长的工资也就是几百块一个月,还是死工资,除了过年过节发点东西,几乎没什么外快,回扣才是大头收入。

“小苏,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钱总。”

在金钱的驱使下,都不用张总介绍,杨总主动揽下了提携后辈的重任。

“钱总,这位是小苏,苏……”

杨总现在满脑子都是回扣,只记得小丫头姓苏,全名并没记住。

“钱总,您好,我是苏觉晓。在临海和江城开连锁服装店。”

钱总是港商,自认为身份不同, 并不是很想搭理苏觉晓这种年纪小的个体户。

他来参会完全是给羊城服装行业会长一个面子。

“嗯。”

钱总不情不愿,从鼻子中哼了一声。

苏觉晓也不在意,现在内地和港城经济差距很大。

一个普通人的月工资是两三千港币,而内地的平均工资才六七十块。

到了90年代,甚至港城一些普通的打工仔,工资能达到一万多港币,不少中港司机,只要花个几千块,就能在鹏城养“情人”。

不仅是钱总,就连大部分内地人都希望去港城、国外工作。

现在有种说法叫“外国的月亮更圆”。

谁能知道三十几年后,这句话变成了“华国的月亮更圆”。

杨总一个国营的老总,在钱总面前这么客气,已经算是给足了对方面子。

可钱总爱搭不理的样子,让杨总心里很不爽。

张总和杨总以前见过钱总两次,算是有过几面之缘。

钱总,全名是钱德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个好名字,自从二十年前转行做服装,的确风生水起,积累了不少资本。

人一有钱就忘本,钱德发原来就是内地人,二十几岁时候撇下妻儿,一个人跑到了港城,肯吃苦,又会来事,发了财后对所有人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港城人。

不过,这点没有人知道,老家伙早就编了一套自己的身世,说什么无父无母,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奋斗来的。

杨总被驳了面子脸色很难看,“钱总不要小看年轻人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哦?看来这小苏老板有点本事啊,能让杨总和张总都帮着说话。”

说着,钱德发的眼神不住地上下打量着苏觉晓。

有的人是纯欣赏一个人,有的人眼神就好像有透视功能。

钱德发属于后者,斯文的眼镜下是猥琐的凝视。

这种眼神会让人生理性不适,其他场合,苏觉晓早就直接动手了,而现在只能动口不动手。

“钱总,是张总和杨总抬举我,我年轻有前辈的帮助,很开心,我奶奶总说,人无论混得多好,都得识抬举。

要是不识抬举吗,别管有钱没钱,最后摔下来都很惨。我今天见了这么多老总,才明我奶奶说的什么意思。”

钱德发脸青一阵白一阵,他还想着小丫头挺漂亮,正好他就喜欢二十左右的小姑娘,刚刚打算开完会找个机会,问问多少钱,包养起来。

现在看来,这小丫头嘴巴太毒,他还是更喜欢乖巧听话的。

“那小苏老板的奶奶还真是睿智啊。”

“钱总,我也不知道我奶奶是不是睿智,她老人家说了,谁要是不听话就找谁算账。”

“那奶奶身体很好啊,还能跑出来找人算账。”

“哦,钱总,您误会了,她老人家说的是托梦。”苏觉晓一本正经道,末了又补了一句。

“她老人家还说,不要觉得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要夹着尾巴做人。”

“你!!”

在港城,钱德发这点钱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在内地,他是个高高在上的港商。

这是他第一次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丫头。

“钱总,我奶奶跟我说的话对吧?所以我出门都是夹着尾巴的,可真是一点都不敢装呢。”

苏觉晓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无辜。

越是这样,钱德发越是生气,可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小丫头这么惹他,还想在服装行业混?他一定不会让这小丫头好过。

“张总、杨总,有机会再见吧。我的人来接我了。”

说着便往门口走去,留下张总、杨总和一众其他老总。

“得意什么?港商有什么了不起?”

杨总第一个出声表达不满。

“就是啊,得意什么?顶着个港商的身份就觉得高人一等。”

“哼,他那个破厂子,规模还不如咱们一个车间大呢。”

“我可是听说这个姓钱的在港城混得不怎么样。”

剩下的几位老总,除了张总没有加入讨论,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钱总的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